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无波折耳。故余仍望和议有成。凡民人意在保全中国者,务使其各党满意,恢复和平,建设一坚固之政府。余知国民意见明通,当不愿目睹其本国之破坏,故欲进共和党人与之筹议方略,使终战局,破除各种情意暌隔,而将从前种种不便于民者,一概除去。至各省纷纷独立,余观之与和议亦不甚暌离,当时政府之权力,既不能行于各省省会,其省会中必有数人宣布近于独立之政体,其实非全然独立,有数省,权尚在保守派之手,则迹近中立耳。其题目在推翻专制,其目的在保治安,保护人民财产,愈言共和,愈见中立。故余拟召集各省之人民,以研究此中国究应为何等政体之大问题。
此问题既如此重大,故凡事应心平意和论之,不可靠一时之热忱。余之主意在留存本朝皇帝,即为君主立宪政体,从前满、汉歧视之处,自当一扫而空之。
尤有重大之问题,则在保存中国,此不能不仰仗于各党爱国者牺牲其政策,扶助我之目的,以免中国之分裂,及以后种种之恶果。故为中国计,须立刻设立坚固政府,迟延一天,即生一天危险。余愿进步党人思邦国应至若何地步,与余通力合作,使各要事皆处置妥当也。
余之志愿既如是宏大,必有误解余意者,或且受四方之攻击,事非不知之,顾余必不因稍受波折,遂更变余最高应尽之职。盖余之作为,盖为完全保护中国免于分裂计也。
袁氏非有革命思想者,不仅无革命思想,且反对革命;其乘时而起,主张君主立宪,“留存本朝皇帝”,非忠于清,其意盖别有所在,证于其后之行事可知。当时《时报》载有《袁世凯之隐衷》一则云见辛亥年十一月十日《时报》。:
袁世凯之隐衷。北京诸大老对于共和政体,颇有愿表同情者,所不能解决然者,惟一班穷老旗员,恐废却君主,伊辈之饮啄,即尔断绝,是以不免惶恐。然表面亦无反对之迹,以彼本无反对之能力也。袁世凯惧第一期之大统领为他人所得,而又无能为毛遂之谋,故于各方面密遣心腹,竭力运动,已则扬言共和政体如何不宜于今日之中国。实则一俟运动成熟,遂尔实行,其所以反对共和者,意固别有所在。而载涛、良弼辈,亦将此等阴谋,早已窥破,暗斗之机,于是更炽矣。袁初到北京,即向人云:内阁大臣三年一任,为期太迫,恐于政治不能多所举措。识者莫不嗤之。今于共和前途,如是作梗,推其心,殆欲将万世一系之专制君主易为袁姓而始快意也者。以袁氏生平之历史,对于满清,惟知弄权植势;于属吏,则专以贪黩不识字之流为爪牙;至于民事,则除却捕党人、遏民气、敛财肥己而外无所能云。
观此,袁之不见信于当时已可知。
方民清两军停战言和,袁氏并无诚意。辛亥十一月十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直隶、奉天、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十七省代表会于南京,始建临时共和政府,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元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袁投箸而起,声言南北协约,以君主立宪为前提,而唐、伍两全权擅用共和政体,逾其职权;且协约未决,南人先组织政府,公选大总统,有悖协约本旨。遂罢唐绍仪全权,自任交涉之事,往来反复,徒驳片言只字,而不入本题。世凯一面又使清廷出内帑备战,又假太后旨胁亲贵报效军需,然世凯非真欲与民军较优劣,亦非真有爱于清廷,共和之必成非不知,清帝退位,又其所甚愿,顾其复梁鼎芬书云:
(上略)仆以衰病之躯,息影洹上,杜门却扫,于今三年,私冀抱瓮灌园,长为老农以没世。遭遇时变,夺我烟霞,诏旨敦迫,急于星火,坚辞再四,迄不获请,扶疾就道,仓猝誓师,军事未终,寻综阁务,艰巨投遗,非所夙期,自维绵薄,曷克负荷?所谓责孱夫以举鼎,策驽马使绝尘,惴惴于心,若赏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