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80章 武汉会战的影响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本来就感到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随着战线的拉长,兵力不足的弊端益发严重,再也无力组织像淞沪、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被迫进入战略保守阶段。

这就使得华国的抗战历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日本则陷入了最不想见到的持久作战泥潭。

日本侵华策略从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成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日军作战目标从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成主要进行占领区的“治安”作战。

二、日本国力因战争耗损过大而经济状况开始急剧恶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缺乏战略资源,主要依靠进口,而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

“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有13.5亿日元。

日本的黄金储备量从最开始就限定了这场战争的规模不能太大,时间不能持续太久,否则日本经济就会崩溃。所以日本发动了战争后,却又千方百计地想要尽快解决“华国事变”。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1937年进口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9.6亿日元”。

到1938年的6月份,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连学校教练使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新组建的部队。由于兵员持续增加,日本的能源、粮食、劳动力都凸显不足。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军费的支出逐渐累计至61.56亿日元,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的黄金货币储备量,从而使日本经济进入崩溃状态。

日本已经没有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日本中央统帅部首脑痛苦不堪、压力山大,日军陆相在内部说:“外强中干是我国的现状,时间再延长就很难维持了”。

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装备、人员编制、战斗力,都比武汉会战之前有所下降。这也使得日本不得不改变在华国战略方向,意图“以战养战”、 “以华制华”。

武汉会战华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杀伤了大量日寇,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国军的战略战术比较死板,基本是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伤亡惨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伤亡超过40万人,其中人壮烈殉国。

华国幅员辽阔,日军可以绕过国军的坚固阵地,鬼子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抄。在作战策略上国军也有许多不足:“兵力大多部署成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作战,多采用添油式硬拼,缺乏强有力的战略预备部队。

在会战过程中,国军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每次都是在日军大行动之后才急忙补救,拆东墙补西墙,在指挥体系上,受派系影响很大,不能如臂指使。

许多兵力资源不是根据作战需要分配,而是按派系、资历拨付,。指挥机构臃肿,命令、报告的传达,从军事委员会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基本战略单位的各师,贻误战机是常有的事。

第9战区司令长官的陈石叟所写的“武汉会战之教训”相对而言比较实际,他认为:

一、作战计划不宜频繁变更,不然各部将深陷不能追随之苦,此次会战之最高指导有此弊端。

二、要充分了解和考虑部队的现状和实力,要有所预判,不能处处追随敌人。

例如此次撤离武汉的时间,原定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9月底、双十节,直至10月20日,国民军事委员会负责人还在武汉没有撤离。

国军转战数月疲惫不堪、已被敌人重创的部队不得不在金牛、保安一线竭力苦撑,导致后来的转移未能按照计撤退划实施,全军陷于无序溃退。

三、未经训练之部队不能参战。如此次王陵基部遇敌即溃,导致影响全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万人迷反派逆袭计划[快穿] 我虽然病弱,但真的是救世主 吃瓜群众的影帝之路 生而陌路 疯批帝女归来,成就第一御兽师 看那夕陽gl 明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