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95章 军械司招人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但是,也有些条件,正在制定筛选办法。”

我说的并非谎言,也并非远景,就在当下。但家属可全部住进军械司家属区,“方便就近照顾”是假,就近做人质监督是真。不管怎么说,为军械司建家属区是当务之急。但因资金有限,一时半会建不起来,且并非所有工匠家属都可进驻,还是有所筛选的,不是技术核心的边缘匠人是不会有这个待遇的,永远如此。不服气可以提高技术,贡献值高了,自有人为你晋级,晋级了,离核心技术区近了,你的家属想住远点,我们还不放心呢!这就是个原则问题,否则,你带上技术卖国求荣了,我找谁去?

说到卖国求荣,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叫禁军们抄了一份工匠名单,我叫侍卫传令斥候军首领诸葛英来见。诸葛英来了之后,我带他到书房,关上门,交给他工匠名单,叫他根据名单籍贯住址,秘密派出斥候,分组调查工匠实际情况,凡籍贯住址有假者,一律逐出军械司。

斥候军最先换上汗血宝马,因此对我唯命是唯。斥候首领诸葛英领命而去。

杜兴那边还在登记造册,我叫他组织禁军分开登记,他不同意,认为未经他之手,不好甄别。这就是个性问题,不过也好,谨慎行了万年船。有些人还真叫他问出了一些破绽,什么破绽呢?就是做工上的细节。杜兴做大富翁家总管多年,上了梁山,又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见多识广,一些工匠的工作即使没做过,总会见过。一经细问,外行便会露出马脚。因此,冒充者便被赶出队伍。

不过,我可不这样看。我将这些被杜兴赶出的人召集到一块,一看他们就是些不学无术、偷鸡摸狗之流,其中一人便是退伍伤兵孙兴,只会上阵杀人,并无一技傍身。这些筛选下来之人,大概有一百余人。我便叫禁军军校王琦将他们登记造册,叫几名禁军将他们押送到蒋敬的火器军军营,这些人都是江湖上混过之人,胆量有的是,是当兵的料,交给蒋敬,叫他量才使用。

禁军军校王琦领命而去。

杜兴那边登记完毕,前后一共登记在册的青壮年匠人一千余人,加上我指挥登记的那四百余名老年工匠,一共两千余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队伍了。

由于启动资金有限,暂时四百余名老年工匠每个工棚住六人,一千余名青壮年每个工棚住十人。这还得吹吹我李铁牛,要不是我“发明”了前无古人的“高低床”,怎能住下十人?当时,我提出制造高低床,连梁太尉和木匠门也没听说过。于是,我画了个简单草图,按照工棚高低长度,标出尺寸,虽然画得有些简略,但工匠们一通百通,很快就弄明白我的意思了。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如同修二层阁楼,不过是床上摞床罢了,这有何难?

为了防止这个时代的人恐高,我将“那边”上大学时睡过的上层床护栏,由一尺高设计成二尺高,这样睡着安全感就提高了,也不容易出事。工匠们走进工棚,对高低床很新奇。我安排禁军们给他们作讲解示范,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我告诉李应:“军械司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开发新的器械,研究改进旧的器械,这才是我们军械司的真正作用。”说白了,就是个兵器研究院。

我和李应、杜兴根据工匠特长分工。分为多个军械作坊:神弩作(研究改造弩箭、床弩、火箭等)、甲胄作(研究改造盔甲、防护衣物等)、旗帐作(研究改造旗帜、军帐、军床等)、刀枪作(研究改造刀枪兵器等)、战车作(研究改造战车的杀敌防护功能等)、抛石作(研究改造抛石车的性能、拓展适用范围、拉运器具等)、守城作(研究改造守城器具等)、攻城作(研究改造攻城器具等),猛火油(石油)作(研究改造火油开采、提炼、使用战术等)、火药作(研究改造火药性能、制造高效火药等)、火器作(研究制造火箭、火炮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虎将吴焜 崇祯是我老丈人! 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 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 挽唐 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 大宋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