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于是,黄钺等五人出了沧州,便向大名府走去。
大名府是个好地方,杨志、索超、卢俊义、燕青等人没少在大名府溜达。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人物极尽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大名府在北宋很重要吗?太重要了!因为大名府是北宋的五京之一,全称是“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和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并称“三大都”。另外,北京大名府又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
北京大名府在北宋是个什么级别的存在呢?北京大名府差不多就相当于德国的巨人城市“南天王”慕尼黑。说了半天,北京大名府在哪呢?在河北,就是后世的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说起“大名”的起源,还得从“万”姓起源的鼻祖说起。与中国绝大多数姓氏一样,万姓也是一个多源头的姓氏。万姓的起源,源头较多,中国能见到的万氏族谱中,几乎都把出自姬姓的毕国后裔——毕万作为公认的首姓始祖。毕万何许人也?这话还得从周文王姬昌说起。
众所周知,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在位50年,在他当政的第42年开始称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开拓疆土,为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奠定了牢实的基础。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叫姬高,是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考(伯邑考)早逝,所以由二儿子姬发继任,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继位后,作为叔叔的姬高成为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公元前1046,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姬高与哥哥姬旦、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拥戴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朝。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姬高被封为公爵(周朝时五大爵位公、侯、伯、子、男爵中的最高等级),封地在毕地(陕西咸阳)。姬高在毕地建立诸侯国毕国。按当时的惯例,他被称作毕公或毕公高。周武王死后,毕公高成为顾命大臣之一,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相继辅政周成王、周康王,使得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形成前周时期“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国存在400多年后,被西戎灭掉。毕国的公族子弟沦为平民,四散逃亡,并以国名为姓。其中一个叫毕万的人,流落到了晋国。毕万靠着一身本事,成为晋献公的谋臣,晋献公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明君晋文公重耳之父。
当时已进入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国势日益强盛。晋献公在前期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公元前661年冬天,晋献公对军队进行改革扩充,随后对周边的3个小国耿国、霍国和魏国发动战争。战争中,晋献公作为主帅,站在战车的中间;站在左边的是大将赵夙,站在右边的就是毕万。
君主的战车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站在右边的人,当时被称为车右,不是君主信得过的人,没有资格担任。车右的人选,都是有勇力的人,主要任务是拿着武器保护战车。遇到敌人要负责冲杀,遇到地势险阻战车难以前行时,要下车去推车。所以,毕万能担任车右重任,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场战争中,晋献公一举灭掉了耿国、霍国和魏国,赵夙和毕万战绩卓着。为奖励两人,晋献公任命两人为大夫,把原耿国的土地赐给了赵夙,把原魏国(山西芮城)的土地赐给了毕万。因此,毕万又被称为魏万。
毕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溢,晋国大夫,谥号“文子”,以“万”为姓;二儿子洪,也是晋国的大夫,谥号“武子”,以封地邑名“魏”为姓。由此,毕万后裔分为万、魏两姓。毕万被封到魏地后,晋国大夫、卜官郭偃给毕万占了一卦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