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章 家族故事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我是刘福生,出生在山东省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乡村。

出生之时,义和团已经闹过,慈禧老佛爷也已经出卖了这帮脑袋一根筋的农民兄弟。这都不是我所要讲的事情,曹丕曾经说过:世上无不亡之国。大清国的的事与我无关,我只是被裹挟着往前走。

我出生的地方叫刘家洼,这地之所以叫刘家洼,是因为地势偏低。比正常的土地地势偏低,也就注定了碰上水灾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被泡在水里。听村里的老人讲,有一年下大雨,连续下了有一个月之久,村里的水到了齐腰深。就这还都当做风水宝地,说是能聚财。

我家是当地的地主。看这个村子的名字就知道了----刘家洼。绝大多数人都姓刘,其实不止都姓刘,如果往上追溯五代以上都是一家人。

地主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做官发财了,然后回家置房子置地。不敢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至少从大明朝老朱家开始就是这样。当了官,吃拿卡要搜刮地皮,攒上几辈子吃不完的财宝。然后回老家置房子置地。俗话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就是千百年来帝王统治的根基所在,给文化人一个发财的出路。文化人耕读传家又去效忠帝王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当然我老刘家不是这一种,从我读书的那点机灵劲就能看出来,祖上恐怕不可能有什么读书的好材料。满家族连一个秀才都没出过。

第二种,在外得了横财。比如说出门做买卖,赚了钱了。古时候讲究士农工商,商人是末流。虽说商人可以与官府相互攀扯关系,但是终究不是传家的玩意。也回老家置房子置地。还有的就是倒卖私盐,贩运烟土等等,或者是当了土匪强盗谋得了一批财宝。回乡置房子置地,之后老实本分的靠吃地租过日子。

我老刘家也不是这一种,族里这么多年也没在城里开一间铺子,就指望着地里那点粮食卖了换点物什,根本没有经商的头脑。更别说出去贩私盐贩烟土了,县里来了征粮的小吏都吓得腿肚子转筋,点头哈腰生怕伺候不好。更别说当强人去抢去偷了,有那个胆子的话,这一大家子就不可能窝在这刘家洼超过五代了。

第三种,就是靠开荒种田。就是说无主之田仗着自己家人多劳力多,拼了命的干。现有一只鸡,然后鸡变成了鹅,鹅又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牛,牛又变成了马。最后成了小地主。

我老刘家属于这第三种,听家里人讲。早年间山东这个地方并不太平,也没有像现在的人一样畏畏缩缩,见了当官的腿肚子发软就想跪下。这地方是个多民族的混居地,什么女真,东夷、蒙古、回族、汉族、杂七杂八的住在这里,械斗都是家常便饭。后来官府就派军队镇压,把这些刺头斩杀。结果一不留神,十室九空,到处都是荒地。

就从边关往这里迁人。比如明朝的时候山西靠近鞑靼,经常被烧杀抢掠,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于明太祖的户籍制度又不敢擅离土地。后来不知道朝中哪位大臣建议把边关百姓迁往内地,断绝鞑靼人的劫掠对象。两下一拍即合,老百姓也乐于离开这个兵荒马乱的地界。

也就有了从山西大槐树下启程迁往山东。

家里人也说不清楚是从哪年间到了这里落了脚。老百姓的历史就是这样,就靠口口相传,记起来就说一嘴,记不起来就胡编两句,到最后自己也分不清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了。只要不说祖上人的不是,祭祖的时候多说两句好话,看在都是祖宗的子孙的份上应该不会太计较,还得保佑自己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就说兄弟五个,老大刘大柱,老二刘二柱,老三刘三柱,老四刘四柱,老五刘老五,为啥到了老五就不叫刘五柱了呢?这我也不清楚,据我推测,老祖宗生了五个儿子之后实在是累了,折腾不动了,可能一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决死军师 汉末波涛 五代十国演义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大明:我靠败家,位列国公 天行:开局成为小惊鲵爸爸 帝国时代,从大秦称霸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