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卷二:初露峥第75章 快捷的通信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后金大军攻破大安口,向遵化杀来。

朱万杰传令,大安口到遵化的各个侦查点,继续监视,观察估算敌军数量和构成,随时通报敌情。同时通过电报,把军情通报给遵化的巡抚王元雅。王元雅得报后令他大吃一惊,不幸之事被孙元化言中了(孙和京说的话,当然就被当作是孙元化的话了),事态前所未有的严重,十几万建奴杀来,遵化危在旦夕。遵化守军不是关宁边军,多年不经战阵,与内地的卫所军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援军不能及时赶到,遵化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作为守将也就只有以身殉国这一条路了。

明朝的律法还是严厉的,丢失城池的主官定然是被杀头的死罪,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为此掉脑袋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不是说说而已,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就吊死在景山!大明还是有骨气的,只可惜时运不济。

除了严重的军情,令王元雅吃惊的还有通报军情的速度,这是二十七日当天的军情,最多也就是两个时辰(4小时)之前发生在两百多里之外的大安口的军情,立即就到了他手里,这也太快了,这军情准确吗?如此大事,岂能儿戏?带着疑问,他带上幕僚随从,来到了北方支队的联络点。

大安口的联络采用的是灯光通信。北方支队的营地附近选择了一个较高的山峰,山顶建塔(必要时还可以升气球),可以直视遵化大部分地区。因此,在遵化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直接和营地通信总站用灯光联系,在大安口,选择合适的高山也可以直接通信。

......

王巡抚来到联络站,询问他们的军情通报是如何传递的,怎么这么快?刘十三是个山寨奴隶娃子出身,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官,战战兢兢的赶紧跪下叩头。听到王元雅说明来意后,刘十三心想,我们传报军情都是这个速度,如何对王大人解释,他也不会呀?亏得他机灵,眼珠一转,他说:“大人,恕小的愚钝,您问的这些,我不知如何回答。不如这样,大人您询问我家三爷(说的是孙和京,他也知道北方支队现在打的是孙家家丁队的旗号。)一句话,我这就去传报,您看一下回报的时间就可以了。”

王元雅心想,也是这个道理,正想亲眼见识一番。于是他说:“问你家三爷,可曾通报朱国彦大人?”朱国彦是三屯营的总兵,当兵的未必知道,三屯营拒绝了北方支队进驻联络人员,这是较高级别的军事机密,当兵的肯定不知道,这就排除了这个小兵作弊的可能。

刘十三当即在纸上写下了“孙和京收。可曾通报朱国颜大人?”几个字,请王元雅过目。

朱家军的士兵是学文化的,不识字的几乎没有,刘十三是特务班长,识字写字的要求自然就更高了,所以书写是没有问题的,常用字都会写。

看着刘十三写字,王元雅也是发愣,这个当兵的小头目,多说是个什长(管十个人的小军官),连百户都不是,怎么还会写字?他用的纸和笔也是与众不同,到是比文房四宝方便。

王元雅接过来看了看,这张纸倒是硬实,也结实多了,就是字写的太差了,歪歪扭扭,*的一样。他点了点头,说:“对,写的不错。不过这个‘颜’字错了,是‘彦’。”说着,拿过刘十三的笔改了这个字。这一拿笔又是吃惊了,这是什么笔,不过行军打仗用起来倒是方便。刘十三的手并没有收回来,赔着小心说:“按我们的军规,大人您要签发。”王元雅笑了,又拿起笔,写下了“王元雅”三字。

刘十三用的是铅笔。这里倒是有一个小常识:行军打仗,或者艰苦环境下工作,比如勘探、测量,一定要使用铅笔记录书写。记录的纸张、本册很可能会掉在水里、下雨淋湿、落在泥泞中。铅笔的字迹可以完整无损的保留下来,用钢笔、毛笔都不具备这个优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升官记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 创世之女的起源旅途 龙霸特工妻 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关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