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每一座城,都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而在开封府,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军器监。这里,曾给大宋带来过辉煌的战力和非凡的就业力。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春暖花开的日子,恰逢暮春夏初的凉爽,结束了匆忙的一天,匠人们下班后,来到古香古色的万岁山上逛逛,寻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与神秘!曾经红火一时的军器监,沉淀了一代开封人的记忆。
开封古城。清晨,暖暖的阳光照亮了这座千年历史古城。睁开睡眼,迷离中迎接着此起彼伏的锻造声;中午,太阳当空,暖暖的阳光铺满了古城开封的每个角落,城中的人们或忙、或闲,但军器监的匠人们一定忙并快乐着;夕阳西下,一抹嫣红洒向古城开封,染红了城西的天空,像染池里捞出的刚染好的红布。
古城开封的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宋军器监,如今也被刷上灰旧的痕迹。那块宋仁宗皇帝亲笔书写的匾牌“大宋军器监”已被灰尘所笼罩,好似多年都没有擦拭过了。门口连个站岗的禁军也没有,就任由我们这些陌生人畅通无阻地闯进院里。
随着时光的推移,那些密集高大的建筑日渐萧条、几近破败。若只是从其斑驳、灰旧的外表看,就会有一种百年建筑的错觉感。其实,不过几十年。特别是南门的“九龙壁”恢弘气派,古朴的院墙映衬着高耸的城楼,仿佛一秒把人拉入到宋朝的繁荣时刻。
走进军器监,你或许会觉得残败破旧,其实不然。这里的每一个地方写满了历史的沧桑。车床铁架、锤子管钳、兵器架子、大炮展台......虽然,这些东西有些早已锈迹斑斑,但都反映着这里曾经的热闹繁华。青砖、琉璃瓦片在岁月的侵蚀中日渐剥落,凌乱的桌凳、褪色的幔布和一些废旧物品,一起阐述着曾经的故事和一座城的记忆。
从繁华到落寞,军器监映射着整个大宋的时代变迁。我们陪她走过最繁华的日子,也要耐心等她醒来。因为从南到北,都是大宋匠人的印记。李威、张怒都曾经在军器监洒下一腔热情,随后,被迫走出这里,成为走上街头揽活的落魄匠人。如今,故地重游,大家老眼含泪,感极而悲者矣。
再往前走,二三十个年老的匠人正在阳光下叫嚷着,打着纸牌。
李威上前问道:“请问这位兄弟,军器监编判大人现在何处?”
那人站起来,指了指远处树下:一位老人斜倚树下,矮几上放着一杯酒,看来他已醉眼迷离。
李威走到跟前,行礼道:“编判大人现在可好?”
老人抬起头,看了一会,站起来,问道:“呵呵!原来是李威老弟!我好得很,现在不用干活了,就喝小酒。兄弟如何却来此处?”
李威笑道:“编判大人,兄弟专程来看您老。”
老人笑道:“有何好看的?兄弟当牟走得好啊!我们老兄弟几个,当年为了大宋的兵器累死累活,如今留下的没几个了。想当年我们这里加班加点,现在你看,就剩那二三十个老匠人了,也只有靠打牌打发日子了。”
李威问道:“编判大人,为何会如此萧条?”
老人苦笑道:“兄弟走得早,是不知道,当年三司看我们有活做,俸禄高,便将锻造的活抢回去,只教我们研究创新,研究出来了,由他们制造赚钱。我们的能工巧匠眼看这点收入养不活一家人了,便一个个外出找活路去了。只留下些老人,谁还有心情研究创新,慢慢地,这里就萧条了。没有了我们军器监的研究创新,他们三司也做不出来新东西。这几年,我们大宋在兵器上也只是吃我们老哥们那时候的老本了。那就喝酒吧,没我什么事了。我也乐得清闲......”
我悄声问张怒:“此是何人?”
张怒回道:“这便是当年捣鼓出三弓床子弩的军器监编判大人戚无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