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11章 郑国有个好总理(七)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即使是一篇外交辞令,也是集班子里多人之力来完成。据孔子说,先由裨谌起草初稿,然后交由子大叔提出意见,再交给外交官公孙挥修改,最后再由子产进行润色、定稿。正因为每做一件事都是全班人马各尽其才,集思广益,所以极少有失误。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硬的班子,子产才有底气大力推行改革措施。

子产的改革主要做了这几件大事:为田洫、作丘赋、铸刑鼎。

所谓为田洫,就是恢复井田原状。原来的井田,一块块田都是用沟渠和或纵或横或大或小的道路间隔规划好的,每一块井田都是九百亩,分成大小相等的九块,井田的中间,有四尺宽、四尺深的水沟,称为“沟”;每一个长宽各十里的区域,称为“成”,其间有宽八尺、深八尺的水渠,称为“洫”。沟洫既是排水系统,又跟阡陌(纵横的田间道路)一起可作为田界。

但是,历年来,郑国的贵族们利用权势,逐渐地侵吞野人、庶民甚至国人、下级士的田,侵吞之后,自然就要重新立田界,这样就把原先的阡陌和沟洫破坏掉了。子产的“为田洫”,就是要恢复井田的原状,这就势必要让贵族们把侵吞的土地吐出来。可以想象,遇到的阻力会有多大。

二十年前,当时的执政子驷就干过这件事,结果,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最后连命都搭上了!现在子产同样遇到巨大的阻力,形势一度险恶到新郑城里到处都在唱歌咒骂他,别有用心者如丰家,更是要动用家兵攻打他。

子产不为所动,硬是把这件事做成了。

种井田的人的户籍,是跟井田捆绑在一起的,井田被破坏,种田人的户籍也势必被搞乱了,所以,恢复了井田之后,子产紧接着就把种田人的户籍按照什伍建制重新编制起来,实现了“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的效果。

看起来,子产的为田洫是在开倒车,人家齐国、晋国等很多先进国家早就开始打破甚至废除井田制,而以新的土地制度替代之了,而子产这边却是逆着时代潮流而上,重新恢复、健全井田制。其实,现在郑国的情况跟当初管仲改革时的齐国和吕甥改革时的晋国不同,管仲吕甥那时候,贵族侵田的现象没那么严重,郑国当时错过了改革时机,导致侵田现象愈演愈烈。如果也照管仲那样,谁手里的田归谁,那侵田贵族的非法所得就合法化了,获益的是那些贪婪的贵族,失地的庶民、野人没能得到好处,这种改革能有什么成果?所以,为田洫看起来是开倒车,其实,保护了粮食的生产者——庶人、野人以及部分失地国人和士的权益,有利于国家稳定,有利于国计民生。所以三年以后,效果显现,人们再也不咒骂了,反而歌颂子产。

但是子产是个不消停的人,人们刚歌颂了他没两年,他又推出了一项改革措施——作丘赋。这是在为田洫五年之后(公元前535年)。

作丘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的史官太懒,没有告诉我们,因此,后人有种种推测、猜测、臆测。

在子产之前五十多年,鲁国搞过一次“作丘甲”的改革,丘是一个建制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鲁国的“作丘甲”,就是以丘为单位,征收军赋,收上来的军赋用以置办铠甲。那么,子产的作丘赋,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性质,以丘为单位,征收军赋,用于国防开支。

这是要掏老百姓和贵族的腰包,招骂是必定的,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骂声,矛头一致,都是指向子产。

骂,对于子产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他刚当上执政就推行“为田洫”,就招来了人们的咒骂。当时大夫然明因此而建议子产干脆把乡校毁掉。《左传》所说的乡校,很多人认为就是跟国学并立的乡学,应该是的。学校从刚诞生时起,它就不仅仅是教育场所,周天子和诸侯的很多重要的国事活动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漫:与女主们的交换人生 平汉传 代嫁医妃 大秦:朕准你当咸鱼了吗 三国之匡扶天下 弃女逆袭:大魏最强女宰相 大周郡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