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掉,所谓“束牲载书”。
孟子的意思,齐桓公的信誉非常高,不歃血,诸侯也照样遵守盟约。不过,孟子讲话喜欢夸张,他的话不可全信,到底是否真没有歃血,很难说。另据《孟子》,这次盟会的盟约共有五条,这应该有较高的可信度:
第一条(“初命曰”),诛除不孝者,不改立太子,不以妾为妻。
第二条(“再命曰”),尊贤育才,表彰有德之人。
第三条(“三命曰”),敬老爱幼,无忘宾旅。——这一条的后半部分很有意思,几乎是为齐国量身定做的。宾旅,就是离开家乡,在外混饭吃的人,也就是客卿、商人等,而这里主要是指商人。齐国是重商的,特别欢迎天下客商去齐国做生意,他们为外国商人提供货栈和交易场所等各种方便,还有种种优待,例如,拥有货车一乘的外商,供给外商本人伙食;拥有货车三乘的外商,供给外商伙食之外,还供给拉车的牲畜饲料;拥有五乘货车的大客商,则供给奴仆(厮养人)。就是在这种优惠政策下,才导致“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同时天下财富也“归齐若流水”。所以,这条盟约中的“无忘宾旅”,就是要求参加盟会的各诸侯国都要为过往客商提供便利。
第四条(“四命曰”),士人不世袭官职,官职不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擅自杀戮大夫。——这一条特别要注意的是士人不世袭官职(士无世官),西周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世袭制,这一条等于是把几百年来奉行的旧规矩打破了,贵族阶级垄断政治权力的礼制开始崩坏,平民阶层有了出人头地的可能。
第五条(“五命曰”),不遍设堤防,垄断水资源或把洪水堵向邻国,以邻为壑;他国灾荒时不要不让他们来购买粮食;封赏了国内的士大夫不要不报告盟主。
最后还有一条总则,“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首位霸主,也是影响和成就最大的霸主,所谓“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葵丘之盟,是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也使齐桓公的声望前所未有地高涨。
有意思的是,周天子的代表宰孔似乎并不太看重这次盟会。很显然,宰孔是个王道主义者。在周王朝的着力灌输下,王道主义成了周王朝的主流思潮。
但现在齐桓公搞的却不是王道,而是一种新的道——霸道,这个“霸”,这时还不是贬义词,丝毫没有“强横霸道”、“恶霸”这样的意思,前面说过了,这个“霸”,就是“伯”,两个字是通假的,所谓通假词,在今天的语文老师笔下就是要画个大叉的错别字,但我们的老祖宗那会儿,文字发明得还不够多,只能一字多用,渐渐养成了习惯,后来文字已足够多了,这个习惯却没能立即改掉。齐桓公所追求的霸,就是他祖宗姜子牙那样的侯伯,诸侯之长,代天子控制一方诸侯。只不过,姜子牙那时头上还压着一座大山——周天子。现在的侯伯,周天子只是他头上的一顶漂亮帽子而已!
如果说王道讲究以德服人,用仁义道德来感化慑服人,那么霸道就是靠武力,靠拳头来服人;王道是以礼来治国,霸道则是靠法来治国。
理念上的差异这么大,宰孔这个王道主义者自然就看不惯齐桓公这个霸道主义者了。他比诸侯们先离开葵丘,因为按照礼制,天子是不参加诸侯的会盟仪式的,他是天子的代表,也不参加会盟仪式。
在回王都的半路上,他碰到了正赶来凑热闹的晋献公。这位也不是省油的灯,晋国在他的统治下,现在国力空前强大,不知多少诸侯和戎狄部落被他吞并了,现在显然对中原事务很有插手的欲望,借着这个机会来看看风头。
宰孔对晋献公说:“没必要去啦,齐侯不致力于修德,而勤于远征,所以北伐山戎,南伐楚,然后就搞了这次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