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认为朱元璋是天下最贤明的君主。
反倒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对明太祖的这个制度批评道:黜陡之柄编氓转得而操之,成何政体!
意思就是朱元璋把统驭官员的权力,分给了老百姓,让老百姓有能影响官员赏罚的能力,这样太不成体统了。
乾隆的执政理念和朱元璋是截然相反,乾隆皇帝借用儒家,老百姓就是孙子,官员是儿子,自己是爷爷,就算是儿子不好,也应该是自己这个爷爷去主动管教,作为孙子,怎么可以说父母的坏话,告父母的恶状呢?
乾隆非常厌恶这样“不孝顺”的行为,几次在谕旨中强调祖子孙的治国理念,要老百姓要学会孝忍,不能僭越妄为,彻底扭转了明朝延续下来了几百年的社会风气。
朱高炽从乾清宫回来,宫里忙着朱元璋的丧事。
每个人都很忙,朱高炽也是如此,不过朱棣亲口说了,因为国事繁忙,让朱高炽以国事为重,经过朱棣的口气,朱高炽已经猜到了,朱棣决定亲自出征。
不过皇爷爷刚死,至少要等朱元璋的丧事尘埃落定。
因此。
朱高炽抓紧了与阁内,六部官员们进行战争的商讨,每个官员的脸上很疲劳,又要遵守礼节,参与皇帝的丧事,还要劝进朱棣,乃至国家大事,每个人都忙的马不停蹄。
民间上刚兴起的舆论,立刻因为朱元璋的死亡而戛然而止。
许多的人在伤心。
春风一夜吹遍大地,让大地换了颜色。
“皇太孙殿下请过目。”
兵部尚书金忠捧出一本奏疏,交给宦官转呈给朱高炽。
金忠的才能一向不错。
哪怕是史料也是如此认为,此人无权无势,白身一个,却能从小兵被朱棣提拔为长史府长史,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他的打理下,兵部井然有序,成效非凡。
朱高炽翻阅起来。
帖木儿远在万里之外,数十万大军的行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又不像大明,在各地有成熟的管理体系,粮草等物资早已齐备,需要沿途劫掠获得军资,可各地已经被屠戮过了一遍,回来也就没有那么容易。
既然决定了要战,大明可不会客气,抓住这样的机会,先把他的都城拿下,成为明军决战于国门之外的大本营。
获得了地势,也能获得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物资。
“经过商议,此次战争的军队人数,应该以骑步各半为好,凑出十万骑兵,十万步军,再召集十万预备兵,二十万的民夫,合计五十万人直接参与。”
委鲁母到俺的干太远了,地方上没有积蓄,需要内地的供应,而铁道也只修建到了委鲁母,离开国境,抵达撒马尔罕城更远。
朱高炽看见了各方面的章程,并没有提出疑义。
在国家政务细致上管理,官员们要比自己更有经验,没有发生靖难之役,大批的官员留了下来,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从国子监中培养的一批成长在新时代的官员,已经涌现出不少的人才。
“诸位辛苦了。”
朱高炽赞许道。
众人连忙拱手,有人道:“一切为了国事。”
无论是帖木儿之事,又或者朱元璋的驾崩,接连的大事发生,却也让思想混乱的社会宁静了下来,人们又凝成了一股绳。
“西北的战争,不能影响到大明的周边。”
“一场战争下来,结果大明在各地的控制却失控了,这非我想要的。”
朱高炽说道。
“皇太孙殿下请看。”
内阁胡广上前一步,他早就有了准备,针对当下的局面,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