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自从那六万多银子偷偷送回山西后,王树林这边有点有腾飞的意思。
接收银子之后,王树亭拨给王树林五万石的粮,当然这些粮也不可能一次给完他,先期从仓库中拨付了五千石够王树林召集五千人三个月之用,后期再从外省给他们买过来,毕竟山西老营这边粮食压力也不小。
用这第一批换来的粮食王树林顺利的把米脂、绥德以东山地里的山民百姓顺利收服,现在这边的老百姓可没有一点忠君爱国的心思,只要你给我粮食吃让我活命,那我就听你的。拼命都行何况就是种粮交税、提供兵源呢。
王树亭拨给他的五千石是按五千人每日每人两斤的量,他当然不可能足额给这些山民发放了,直接砍半一天一斤,招募了一万余人。
这一万余人原先都是散居在山地里,王树林为了方便管理,将这些人聚拢重新规划,每百户约五百人重新组成一个村子,任命村长族老,分成二十多个村落在河道上下居住耕种,这二十个村子再组成一个乡,由他自己亲自担任乡长,黄文升、李良、叶启合还有本地几个有名望的人一起辅佐。
又从这些百姓中招募了两百步卒,现在他手里的可用兵力达到了三百,暂时也算够用了。
招募这些村民前前后后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时节都已经快到夏天了,夏收是肯定赶不上了,那就只能种上一季粮食,等着秋收了,王树林想着等秋收之后再继续扩张,不然光吃老本可不行。
现在王树林几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组织百姓种田,建造蓄水池,和如何保证顺利收成上了,没有官兵、流寇来打扰他们也就不出去,窝在驻地安心养民。
相比于王树林的发展,王二顺和王二嘎两人的发展就要缓慢的多。
虽然危险性没有王树林的大,但是当地的百姓多少也是能吃上饭的,无非就是吃五分饱和八分饱的区别,华夏的老百姓最优秀的特性就是善于忍耐,可是有的时候忍耐也会成为束缚,不管在哪个朝代,老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愿意造反,哪怕饿的受不了了吃草根、树皮,甚至吃观音土都选择继续忍耐,希望很快能得到官府的救济。
除非到了今天不吃这碗饭,明天一准饿死的时候才会反抗,这也归咎于从秦朝时候开始的律法,乡村、宗族之间都会实行连坐制度,家中哪怕有一个人成为逃户,逃兵等全保甲或者全族都会受到牵连。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即便个别想反抗的也会被宗族给压下来。
陕西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起义军,是因为连年的大旱,让乡村本就脆弱的经济彻底崩盘,连那些富户家里的米缸里都能饿死老鼠了,能有些粮食的就是那些大地主,再遇上几个黑心的地主,逼着百姓们卖田、卖媳妇、卖儿卖女,结果还是债台高筑,活不下去。
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族长、族老或者里长啥的,大家一样都要饿死了,这个时候造反基本上就没有反对声了,一旦造反成功,吃下了那些大地主家的粮食,这条路就不走不行了,然后就是用得来的粮食招收饥民,再打下一个地主,把所有有产阶级都变成无产阶级,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不过这种农民起义军是有根本上的问题的,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是基本上不会有读书人加入他们的,一帮大字都认识不了几个字的农门,他们的眼界就是家乡的一亩三分地,打下县城就觉得是了不起的功绩了,有点眼光的会把目光往外锁定一点到府城甚至省城,更不用提让他们管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饥民了。
所以农民军在人数少的时候,会比较团结,能够取得不少的胜利,但是人数一多了就是一盘散沙,沉重的后勤补给问题就把很多农民军给压垮了,能有毅力坚持和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才会在这筛选中留下来,就像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