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山的苎麻每年能够长三季。大山和大树灵机一动,在苎麻的花期将蜜蜂放过来,居然也真的酿出了蜜。蜂蜜多了,自然就能够留下更多的让蜜蜂繁衍,所以如今齐家山的蜂箱已经增加到了五个,出产的蜂蜜也已经开始对外出售。
宣斌送过来的雕版印刷工匠共有十几人,是连家眷也一起送过来的。如今山后建了员工宿舍,大家也就都住在了那边。
男丁们不必说,都是印刷作坊的工匠,女眷则是帮着做各种活计,比如给地里浇水除草,照料周敏的花园和药园,另外收苎麻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工序、摘桐油果、采摘水果等等活儿,也就都不需要再请人了。
几天的巡视下来,周敏对如今这个井井有条的状态非常满意,自然少不得嘉奖一番,却又让大家更为激动,这股劲头一直持续到过年,才逐渐平静下来,为节日的喜庆热烈所取代。
过年之前,石头总算是将拖了一年的手摇式印刷机给做了出来。其实他之前就已经有了眉目,但随后因为周敏怀孕,石头的心思都放到了别处,这件事也就一直拖延下来了。
不过中途他倒是将几个技术难题给解决了,也画出了图纸,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依样将之做出来,自然不太费事,很快就成功了。
有了这个印刷机,作坊的工作效率又陡然提升了一大截。根据秦师傅的预计,明年就能够将飞虹楼丛书出完。
至于之后的工作计划,周敏也已经想好了,先把图书馆现有的书印一批出来。每一册书至少要有十本,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学子看到这本书。而且数量多一些,图书馆那边也就可以开展外借服务了。
这同样是一项大工程,不过并不急。所以在这期间,还可以趁机研发一下新的工艺,比如彩印。
在江南地区,彩印的图本已经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东西了,十分受欢迎。不过这东西还是印什么百美图、避火图之类的用得更多,顶多是话本和院本上印几幅绣像,坊间的评价自然也就不高。
大约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种技艺没有广为流传。在征州这样偏远的地方,自然很难见到。
不过出版商也不傻,即便不受重视,这种秘技也被牢牢捏在手里,绝不外泄半点。好在自家工匠都是从皇宫大内出来的,这些绝活儿虽然没人会,但却都是见过的,钻研一番,复制出来不算难。
那之后,周敏还有一系列的书想印,不过倒也不必着急,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可以了。
最让周敏惊喜的,却是张叔这边,他居然已经试制出了好几种符合周敏要求的纸张。有的颜色丰富,有的纸质细腻,但又都不脱黄麻纸的底,所以仍旧拥有那种别具一格的美感,使得一张纸也仿佛艺术品一般,可以用于品鉴。
周敏只送了四位先生每人一刀纸,也没进行别的宣传,这种纸张就在温泉山房和长青书院这边流行了起来。
文人嘛,就爱个风雅,无论笔墨纸砚,还是书房里的其他用具,都必定要是能够经得起赏玩的才最好。所以坊间所售的纸,也是各种都有。不过周敏的纸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却是因为四位先生的名人效应。
就像京中妇人们最爱模仿宫中装束一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有之。
所以这种纸,周敏索性就将之命名为飞虹纸。以四位先生修书之地命名,自然更增风雅。说不定会随着经典集注和飞虹楼丛书而流传下去,后世闻名。
将各项工作都梳理了一番之后,周敏就又闲了下来。毕竟现在没有新的“业务”要去开拓,其他事情自有成例,不需要她多费工夫。过了一个轻松悠闲的年之后,周敏不再让安氏每天带着七斤了。
隔辈亲很容易造成过度溺爱,周敏对此深有体会,上辈子也见过不少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被宠成小霸王,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