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了从郊外回到城里的错觉。
他对于王倓刚才所提到“口试”大概还想得出来是个什么形式,但“帖文”却是第一次听见,于是又向他追问一句。
王倓道:“其实就是考你的记诵本事,看谁书背得多、背得熟。”
殷禹心想这倒简单了,自己本来就记性不错,如果花上点工夫或许科举真有希望也不一定。
便兴奋道:“那都要背哪些书?”
王倓答道:“总的来说要考三类经书,大经《礼记》、《左传》,中经《诗》、《周礼》、《仪礼》,小经《易》、《尚书》、《公羊》,难度则分为通二经、三经或五经。像《论语》、《孝经》是除大中小三经外必须考的。”
殷禹听罢已经完全目瞪口呆,差点下巴脱臼。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勉强咽了口口水,试探道:“你是说,刚才这些书都要背下来?”
王倓点点头,笑道:“只是原文还不够,考试的范围是连其中的注疏也要考到,所以连那一部分也要记住。”
他又补充一句:“这些圣贤之书自问世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大儒为其作注,有些书光是注解都比原文要多得多呢,唉。”
王倓大概想起了自己苦背这些名家手笔的艰难时光,说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禁面露愁容。
而一旁的殷禹已经直接面如死灰,但他还不肯死心,问道:“那题目形式是什么?是默写一段,还是给上句,写下句?”
王倓苦笑道:“要是这样倒简单了。所谓帖试的‘帖’,指的是书中的一行。考试时只给你无头无尾的一句话,中间随意空三个字。
假若今年考题是通二经的话,就是在我刚才所说的大、小经中各取一部书,或在中经里取两部书,每部书考十帖,再外加《孝经》二帖,《论语》八帖,合共三十帖,换言之要填九十个字。”
迎面正好赶来一架牛车,王倓不得不停了下来,避往一旁。
殷禹则趁机问道:“九十个字都要填对吗?”
等牛车过去后,两人又继续前行。
王倓边走边答道:“那倒不用,一般答对六成就算通过,因此三十帖只要填对十八帖就行。”
话虽如此,但殷禹还是明显感觉到了其中的难度,苦笑着问道:“我想问下,这科往年考上的人数是多少?”
王倓眼珠子转了转,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会儿才道:“每年能通过第一场帖试的大概有二三十人,不过更难的是后面的口试部分,要当场问你经义十条,因此最后能及第的人数也不过是四五人而已。”
殷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然不知道这科举每年的应考人数究竟有多少,但心想凭借大唐辽阔的疆土,一科考生总不会少于一百人吧。
也就是说明经这一科的录取率不过是百分之四左右,甚至可能更低。这让他那原本的仕途美梦一下破灭了。
王倓像是猜到殷禹心中所想似的,说道:“明经和进士两科虽然难度不小,但也正是如此,才在各科中脱颖而出,为世人所器重。咦!我们到了。”
殷禹顺着王倓目光所向,转头一看,原来两人已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座佛寺门口。
寺门上方的匾额写了光明寺三个大字,进出男女络绎不绝。
殷禹奇道:“怎么来寺里拜佛了,不是去吃早饭吗?”
王倓哈哈一笑道:“就是来吃早饭,快来吧,迟了就没了。”
说完,快步朝寺里走去。殷禹无奈只好跟上。
光明寺从外头看还看不出什么特别,等进到里面才发觉它的奇特。
一条青砖过道将寺的前院分成了左右两边,其中右边林木葱郁,树荫底下围了两个圈子,分别放了三头猪和四只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