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50章 真乃好阵法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载,“平戎万全阵”由前锋、殿后、中军、左翼及右翼组成。其主力为中军,由并排3个方阵组成,各以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方5里,周长20里,计7200 步;3阵之间皆相隔1里,阵面共宽达17里;在中军内三个方阵中,每500步设战车一乘,每车配备“地分兵”22人;每阵战车计1440乘,每阵另配有“ 无地分兵”5000人。合计中军三阵共配备车4320乘、士卒人。中军每阵除拥有战车外,士兵分别配备有拒马、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步弩、步弓、刀剑、盾牌等武器装备。此外,每阵还有“望楼车”(可移动的了望楼)8座,每楼有“望子”士兵80人。左、右翼军阵各两列,前列125 队,每队50骑,共6250骑。后列125队,每队30骑,共3750骑。即左、右翼每阵一万骑,两阵共计两万骑,另有探马650骑。前、后军阵亦各两列骑兵,前列62队,每队50骑,共3100骑。后列62队,每队30骑,共1860骑,另有探马40骑。前后阵各5000骑,共计1万骑。左、右、前和后军阵全部由骑兵组成,包括轻骑兵和使用骑枪、骨朵及团牌等装备的骑兵。

“平戎万全阵”共投入兵力14万余人,在所布置的五个军阵中,其主力无疑为超过11万人的中军阵。需要指出的是,中军阵所拥有的战车与先秦车战之战车应完全不同,并无冲锋攻击的作用。《武经总要》在描述车在战争中用途时称:“车战三代用之,秦汉而下浸以骑兵为便,故车制湮灭”。以后,西晋马隆及唐代马燧在作战时使用过车具,但主要以配备鹿角之类器械的车发挥阻击功效,另外还可载运兵甲。至宋真宗即位初,有人献战车之计,也大致是用车体为掩护战具,在平原上防御敌人骑兵冲击。“此数者皆谓以车为卫,则非三代驰车击战之法,然自足以御敌制胜也”。“平戎万全阵”中的战车,同样配有拒马等装备,实与马隆、马燧所用之车功能相类,主要承担防御功效。因此,中军阵以步兵为主体。而前、后、左、右四阵由骑兵组成,总数仅有3万骑,显然为中军之辅助力量,主要承担警戒和掩护任务。

根据以上部署情况,可见“平戎万全阵”明显是以步兵为主的阵法,体现以步制骑的战术意图。从该阵法布局上看,步、骑、车排列整齐有序,气势不可谓不壮观,但就实战角度而言却不能不说存在巨大的缺陷:

缺点一:若按其阵图部署,方阵总宽度达20里之遥,这就势必对地形提出苛刻的要求,唯有在宽大平坦且无障碍的地带才能使用;

缺点二:阵形庞大沉重,既设前锋、殿后、中军、左与右翼四个方阵,中军之内又再设三个车营,实有重复之累,很难快速布阵,实际操作性不强,甚至会出现未及列阵已遭敌袭的情况;再其次,缺乏机动性,不利于调度和灵活应变,一旦侧翼或后部被对手攻破,全阵都将陷于混乱;

缺点三:这种阵法的本质是防御性,是摆出全面防守的态势以应对敌军的进攻,如果当敌军撤退时,只有前锋和左右翼部分骑兵能够追击,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军则无法迅速反应,不具备进行运动战的能力。因此,这种静止状态下壮观的阵法,其实被动呆板,既不能“平戎”,事实上也无法发挥“万全”之效。

正想着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忽听那个死太监尖细的声音大声喊道:“传圣上口谕!今日比武阅兵结束!殿前司这个比武阅兵创意很好,督促了练兵,也发掘了人才。赏殿前司太尉梁师成太尉府一座、黄金五百两。皇上说,这个鸳鸯阵法真乃好阵法!李将军献鸳鸯阵阵图为今日首功,赏纹银一千两,仍在殿前司效力,但赐予尚方宝剑一把,专督全国兵马鸳鸯阵练兵。外城新任骑军骁骑军都虞候关猛,战力威猛,指挥鸳鸯阵法娴熟,赏纹银五百两,升任骑军骁骑军指挥使。原骑军骁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之楚王之治 诸天大明联盟 大楚第一差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 三国:开局俘获貂蝉芳心! 快穿:什么?我的宿主是狂人?! 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