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至是语气、每一天早餐的菜式和味道。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对整个世界的感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并不是视力提升、听觉敏锐之类的变化,而是一种奇妙的、近似贴近世间万物的感觉,以前的我,肉体就像是一间房子,里面居住着做为“我”的意识,世间万物都需要通过门窗来认识,始终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隔阂。
但是现在的我,仿佛思维和意识能从脑海中探出,变得有形起来,不再完全需要使用眼睛、鼻子、耳朵甚至是触觉感受事物,只是站在这里,我就能感觉到周边事物的各种细节,地上毛毯的柔软、弹射舱壁的坚硬、显示面板下的电流涌动,没有身体接触,我就能用思维抚摸周遭的一切,感受那些事物的硬、软、暖、冷,而这些独特的“行为”,就像是我与生俱来的本能一样,无师自通。
“呵呵,这就是爷爷所说新的感知方式,真是太奇妙了。”我不禁喃喃自语。
随着自身的这些奇妙变化,我能清晰的感知到脑后被植入的那块生物芯片,当我试着把思维探入其中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仿佛打开了泄洪的闸门,芯片中大量的信息涌入了我的脑海,突如其来的信息涌入让我措手不及,头痛欲裂的感觉让我一屁股坐回地上,差点呻吟出声。
我知道这是爷爷留给我的信息,也是他最后留给我的遗产,咬着牙,我一边不停地的搓揉太阳穴,缓解着大脑胀痛的感觉;一边调动思维,开始主动接收和消化这些庞大的信息。
在逐渐适应信息流入后,我不禁被这些信息的内容惊呆了。
这些信息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这块生物芯片的内容,我的父亲是一位脑科学家,母亲是人工智能科学家,这块生物芯片就是他们两人花费毕生精力得到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从大灾变到现在,人类文明的基础科学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科学信息之庞大、门类之繁多,让众多天赋异禀的科学家终其一生都只能深耕一个门类的学科,尤其是长达20多年的学习深造,在这些天才最有创造才华的年岁还在进行知识积累,待学业有成开始科研时,开始固化的思维让他们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另一个科研困境就是,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交融和碰撞才能产生,这在人类历史上那段科技大爆发的时期尤为明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精通数个科学门类,开创性的科学发现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单个学科的深度研究就足够耗尽一个优秀学者的一生精力,拓展学科的宽度就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对于需要灵感和奇思妙想的科学想象来说,不同学科科学家合作研究,就显得迟钝和效率低下。
所以,我的父母认为,突破人类的智力瓶颈迫在眉睫,尤其是现如今人类社会较为严峻的生存形势,只有科技产生根本性的发展,才有破解的可能,这块被称为“启明星1号”生物芯片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诞生的。
它能与人脑进行更直接、更高效的信息交互,可以从外界输入知识,可以将知识直接输入人脑,极大缩短人类的学习时间;它还可以成为最佳的人脑辅助,实现部分电脑的计算功能,解放大脑的思维压力;为了适应人类的身体,它没有运用传统的硅晶材质,而是开创性的采用了类生物特性材料,既能极大的减少了生物体对芯片的排异反应,又能更好的实现脑信号传输;最关键的就是,它能突破脑域枷锁,实现人类智力进化的飞跃。
但是要启用这块芯片人脑的生物电压就必须达到250微伏,正常人的大脑无法超越200微伏,就不能正常使用这块芯片,这就是爷爷无法给我留更多影像的原因,芯片的能源来自我大脑长久的生物电压积累,这些电量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