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678章 大楚风骨岂止如此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打,这份战报便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送到了陵安,兵部尚未拆开,便送入了陵安,才堪堪小半个时辰,这个消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陵安。

北匈和大楚在北境偶有大战,可不是每一次那位北海王会出现在前线,也不是每次都是动辄数十万大军的南下。

朝堂上被这一个消息炸翻了天,无数文臣慌乱,不知所措,倒是兵部尚书王同现很快便拿出主意,说是如此举国南下,北匈便是铁了心要亡楚,因此此时当务之急便是调军驰援镇北边军,皇帝陛下当机立断,让附近州军即刻往北丈原驰援,只不过对于那支征东边军到底该不该出现在北丈原这件事,朝野发生的分歧,文臣们大抵认为是此等危急之秋了,为何要留下一直没战事的东境大军不动,而以王同现为首的武官们则是怒斥文臣们的荒诞之言,这征东边军一旦调走,万一东境战事再起,谁去抵抗?

因此最后,皇帝陛下除去将州军尽数调往北境,就连闲赋在陵安的那些个王侯一个不剩的都遣往了北境。

只是快在散朝之时,这又有战报送往了陵安,这次是南境。

南唐大军的强势叩边,让这些大臣实在是骇然。

而这个消息,倒是让朝野众人都一筹莫展。

南境将军府传来的消息倒是说的很直接,说是早已调动了附近州军,以及前面驰援江南的五万靖南步卒回防,陵安不必如何担忧,只不过最后也是说,这次南唐大军来势汹汹,希望陵安早作打算。

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这一次更是直接,将护卫皇城的一万余御林军和护卫陵安的城防大军都直接调往,相比较于南唐人叩边,他最怕的还是北匈人马蹄南下,这些草原上的野蛮之徒,一旦南下中原,便真是要将那好不容易挺起来百余年的中原脊梁再度踩断,而那种后果,他承担不起。

当年大魏皇帝宁愿输掉那场至关重要的国战,也要守住中原大门,更何况一直以来便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传统的大楚君王。

做完这一切的大楚皇帝,挥手让朝臣们退下,自己一人独坐龙椅,默然无语。有些时候,其实这谁来做大楚皇帝都一样,不过都是尽人事而已。

散朝之后,兵部尚书王同现回到兵部,让兵部的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传到各州各郡,而征兵令现如今也是张贴在陵安,很快就会有消息传遍大楚上下,也会有不少大楚百姓披上战甲,出现在南北两处的战场上。

甚至就在陵安征兵令张贴出的几个时辰之内,这处陵安兵部衙门前便站满了陵安百姓,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陵安男子,老少皆有。

富贵贫贱皆有。

甚至还有不少人将自家的菜刀都提在了手上,有不少读书人怕这些百姓不识字,便一直待在张贴征兵令的地方,为陵安百姓念征兵令上的内容。

于是人人都知道了,这次大楚,遭逢了两国南北夹击。

而他们现如今要去的,是北境。

至于为什么不去南境,兵部上的文书说,南境情况不如北境危急,但其实谁都知道,南境看起来,已经比北境危急太多。

只不过两相比较,不让北匈人南下要比不让南唐人北上重要的多。

兵部尚书王同现站在兵部衙门前,看着那些平日里总喜欢念叨这个世道的陵安百姓,轻声而笑,谁都知道这些陵安百姓没有受过训练,上了战场会死的很快,但知道又如何,便惜命不去了?

没有这个道理啊。

极喜欢讲道理的楚人,现如今,要用鲜血护卫大楚的脊梁。

他们心里没有中原,只有大楚两字。

边军护卫大楚,护卫大楚百姓,到了危急时刻,咱们这些大楚百姓也是一样可以与你同死嘛。

只不过在这些陵安百姓离开陵安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凡人仙途 区区在下 娘亲快逃,父王来了 仙武之玉仙公子 重生洪荒之逐道 瞒天成神 无名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