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哪里是荒郊野外呢,这可是人们梦中的’桃花源‘啊!当年,毛泽东主席有诗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于远超颇有感慨地说。
“这首诗我们中学学过,是毛主席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俞晓溪说着,就把毛泽东的这首诗背下来了。
俞晓溪接着问于远超:“于主任,你喜欢这首诗的那一句?”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于远超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也是。”俞晓溪向于远超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于远超接着说道:“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冷眼’、‘冷对’都是人在巨大压力下的反应,毛泽东面对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压力;鲁迅面对民国时期的那些‘投枪’、‘匕首’和‘冷箭’,都只好以冷眼冷对。其实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曾做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职,公元405年8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仅任职80多天,作《归去来兮辞》,辞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彭泽是一个濒临长江的千年古县,在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带,位于庐山之东的乌龙山麓。陶渊明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这样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东晋门阀制度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东坡都受到陶渊明思想的很大影响。让官员和知识分子选择归隐田园,这在今天也不是件易事。”
俞晓溪静静地听着,她希望于远超继续讲下去。
于远超没有停止思考,喝了一小口茶,又接着说:“诸葛亮隐居茅庐,陶渊明归隐田园,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选择。诸葛亮的隐居,是等待出山的机会;陶渊明的归隐,是出山不利,愤世嫉俗后的最终回归。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古至今,总有人抱着‘想做事’的理想出山,也总有人受不了世事的沉浮,而最终一蹶不振,铩羽而归。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骨气的是知识分子,软弱的是知识分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也是知识分子。在今天看来,陶渊明应当是在东晋官场上失败的知识分子,但他的文学成就,让他在人生的夕阳中,闪烁出晚霞般的灿烂。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为什么宋代苏东坡特别欣赏陶渊明,因为他能把人生的一把烂牌,最终打赢了!我最欣赏陶渊明的,也恰恰是这一点!”
俞晓溪认真听着,认真思考着,她想:“原来,桃花源里是这样的‘可耕田’啊。妙!”她真的很敬佩于远超,他是个语出惊人、出手不凡的人。
在出桃源洞的路上,俞晓溪和于远超选择了一条较平坦的小路。
俞晓溪留恋地看着身边的桃源美景,她时而拉着于远超的手,时而又倚在于远超的身旁,两个人没有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走出桃源洞。在桃源洞门口,俞晓溪回身拍了一张于远超走出大门的照片,门里,是那尊笑面佛。
俞晓溪边拍边说:“留一个纪念,给将来,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