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你也是高人啊!”“先生喜欢喝什么茶?”诸葛瑜亮接着问。
“莫干山云雾茶,不知老先生这里可有?”于木显然和诸葛瑜亮较上劲了。
诸葛瑜亮略微一怔,然后颇为轻松地接过话头说:“有,当然有,茶室没茶,那叫什么茶室?”接着,他又问:“你怎么会喜欢喝杭州莫干山云雾茶?”
“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bJ一家小工厂当工人,工厂派我到上海汽车电机厂学习刀具和量具技术。周日闲暇时,我曾多次到苏杭游历,数次登上过杭州莫干山,在翠竹满山、云雾缭绕的剑池边的茶舍,喝过莫干山云雾茶,惊奇于该茶的清香醇爽,从此一生喜爱!”诸葛瑜亮听罢,面露惊诧之色。显然,于木的这番自述,让诸葛瑜亮动容了!
“你初登莫干山是哪一年?”诸葛瑜亮追问。
“1977年7月。”于木答道。
“你在那里碰到过一位喜欢画钢笔画的中年人吗?”诸葛瑜亮有些急切地问。
“钢笔画?哦,我想起来了,是有一位喜欢画钢笔画的中年画家,他常在剑池边作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常一起聊天散步。”于木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小于,你看看我是谁?”诸葛瑜亮有些急切的对于木说。
这一问,让于木、淳于兰和“白面书生”都吃了一惊。
于木仔细地看着诸葛瑜亮,自言自语地说:“我一直觉得你有些眼熟,一时想不起来。难道,你是莫干山上的老朱?”
“我就是莫干山上的老朱啊,真名叫诸葛瑜亮。”诸葛瑜亮一下子又拉起了于木的手。
“小于,你这位在上海工厂学习的小青工,如今成了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了!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啊。”诸葛瑜亮啧啧地说。
“你这位中年画家,如今怎么也变身成了京城大款了?”于木微笑着反问道。
“嗨,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坐,坐,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诸葛瑜亮一边招呼着上莫干山云雾茶,一边请于木落座。
莫干山云雾茶端上来了,茶汤是淡绿色的,清香扑鼻。淳于兰急切地喝了一小口,有些烫,但满口留香。
看到淳于兰这个喝茶相,诸葛瑜亮和于木扑哧笑了。
“淳于兰,你先不要急着喝,你先好好地品一品茶香,有云雾缭绕之感后再喝茶,那才飘飘欲仙。”于木笑着对淳于兰说。
“于木,你把我当年对你说的话,记得这么清楚?”诸葛瑜亮笑着对于木说。
于木感慨地对诸葛瑜亮说:“我哪能忘啊,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第一个教我怎么喝茶的人,没齿难忘啊。”
“哈哈哈。”诸葛瑜亮开心地大笑起来。
“一晃,30多年了。”
“是啊,3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诸葛瑜亮也有些感慨地说。
“诸葛先生,我有一事想请教,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怎么就会喜欢上《金刚经》?想当年,你在莫干山上给我讲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的故事,告诉我‘大千世界’的来由,让我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金刚经》。”于木说着,一下子显得谦虚了很多。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和《南华经》并视为儒释道三家的宗经宝典。在中国佛教宗派内部,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和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我父亲当年是搞佛学研究的,所以我对此略知一二,当年在莫干山上,不免卖弄一下。”
“爸,你们怎么谈经说法了,不探讨翎管的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