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三百章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第295章

“……去岁国库递解内库粮米数,无,银两制钱,无,库转丝绸绢帛,无……”

乾清宫内,陈准立于皇帝身侧,朗声开始宣报着内库的一岁收支。

而出口的第一句,便是三个无,这无疑是给殿中诸臣的第一个提醒了。

大明立国初,太祖皇帝与众臣几番商议,终于确定了皇家内帑每岁的定额定制。

具体数额根据每岁国库赋税收入多寡,取一至两成不等。

此定制也一直延续到天顺初。

可正应了那句话,谁都想自家宽裕些,别人节俭些,此话也同样可应用于朝廷和皇家之间。

且不论朝廷官员是出于公心或是私心,总之,自天顺年始,国库每岁递解内库的钱粮、物资数额逐年削减。

主观上的国库岁入不稳、支度渐成入不敷出的原因,以及客观上英宗复辟的影响,等等,多种原因倒置,这一情况,也被当时的英宗皇帝默认下来。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头了,其后事物演变,便有章可循。

此后,无论岁入多寡,这一情况保持了下来。

以致成化末时,朝廷除地方进贡之外,国库与内库之递解,削减到几近为零,而朱佑樘登基之后,至弘治五年,终于,递解已彻底便为了无。

便是地方上贡皇家,也是先由户、工接收,再行转运。而其转运过程之中,自也少不了国库抽去几层。

皇帝依然是默认了,便是因为这般默认,终于从因考虑岁入及历史原因而做的一时调剂,变为了皇家内库与大明国库之间所不成文的惯例。

当然,内帑锐减的起因除上述之外,也有另一原因。

起初确因岁入而削减内帑,但身为大明之主的皇帝内帑减少了,也不能少了用度吧。

皇宫用度便是再行节俭,那么多的人和事,支出也是少不了。加之年节岁寿官员敬献后的还礼,番邦篱属朝贡的回赐,以及三不五时对官员的赏赐,同样也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此类支出,便是皇帝想节俭,也节俭不来,这已不单单是皇帝一家之事,体现了皇帝以及大明的面子和威严。

故此,皇帝便要动脑子,找些收入了。

大明的皇庄,由此应运而生。

当然,无论历朝历代,皇家皆有自己的经营,是叫皇庄或是叫作其他,无非一个名称。

只是在大明,皇庄以较为正式的方式显露于人罢了。

大明的皇庄秉持以农为本的宗旨,以土地经营为主,皇庄的土地来源亦是较多,其中主要有原属官田的牧马草厂地,夺还勋戚、抄没官员的庄田,以及逃不开的民田侵占。

另则,所谓诡寄、投献,未就藩的王府辞还地等,自也必不可少。

皇庄初成,极大的缓解了皇家在用度之上的缺项,然而,还是先前那句话,皇家与朝廷。

在朝廷的大臣看来,你皇帝增了一份收入,那原本需要国库转支的部分是不是可以再削减一些,也好宽缓宽缓大明的财政。

一番商议,顿觉此议可行,于是,再行削减。可这边朝廷削减了,皇帝的用度又紧张了,转头来,皇庄的规模也随着增大了。

转支的数额总有削减为无之时,然皇庄扩增的开头,再也停不下来。

这也使得,朝廷的大臣们,每一遇事,第一眼便会盯在皇庄及内帑之上。

其实,像今日这般的君臣召对,就是这样一条线索在牵引着。也并不止局限于年末岁初之时。

大臣们一番奏对,其实已是表明了一个信号,无非是,让皇帝将内帑拿出来。

至于皇帝有没有,丝毫也不值得怀疑。

故此,陈准起的这般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被太子退婚后,我成了他的皇嫂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御赐丑妻 我在明末穿梭1982:争明天下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清正史编代 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