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十八章 龙城书院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宁古塔易帜,代表着义军拥有了第一座大城市,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重要军镇,可作为抵挡清军进攻的屏障。

而威虎山则将处于大后方,能够安心发展而不受侵扰,作为首都这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这便是易清山在东北崛起的第二步棋。

同样值得称赞是战场附赠的战利品,不仅城内大量的资源都归了义军,并且城内还有六万汉人奴隶,能为义军带来大量的兵员补充。

那些八旗俘虏他自然是不敢用的,但是可以安排他们去宁古塔矿场继续开工干活,也算是为义军尽了一份贡献。

伤员和俘虏正在紧锣密鼓地清点中,战利品也有后勤人员负责收集,易清山总算是闲下来了。

但易清山忽然想起一件事,马不蹄停地去到了城中的龙城书院,这书院最开始是流放到宁古塔的吴兆骞所开的。

顺治十四年,清廷发生了科举舞弊案,史称“丁酉顺天乡试案”。

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

发榜后,考生不服,到文庙去哭闹,顺治听闻此事大怒,下旨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涉嫌考生也都被夺功名,斩首示众。

吴兆骞本来跟这案子没啥关系,但却无辜被牵连,因为考虑到他似乎确实清白,保了一条命,被判流放宁古塔。

好在吴家世代为官,买通了押送的官差,在流放的路上并没受大罪,还写了不少诗表达郁闷的心情。

后来宁古塔突逢战事,吴兆骞也就被拉去服兵役,不过因为他们家有钱,托人花钱在宁古塔将军身边当了个书记员,远离战场,一来二去跟将军还混熟了

将军觉得好不容易来了个有文化的人,就不让他在前线舍身犯险了,于是让吴兆骞来家里当家庭教师。

这书院便是是巴海资助吴兆骞开设的书院,他让朋友都住过来陪着自己,生活惬意,时间一长,周围村的孩子都来他这儿读书,据说还有中举的人。

但吴兆骞在去年经纳兰性德与其父纳兰明珠的全力营救下,已经回到了江南。

目前书院是其弟吴兆弿在经营,书院内有百余名书生在读。

易清山前世偶然听说过吴兆弿之名,心想目前缺少辅佐自己的文人,自己先去拜访拜访,没准还能将他收入麾下。

街道上空无一人,易清山等人很快便赶到了龙城书院,只见内室没有任何朗读声,只剩得吴兆弿独自一人坐于书院庭内。

想必是书院也受到了今日战乱的波及,书生们全都四散而逃了,于是易清山示意手下在门外等候,自己则缓步走入书院。

易清山抬眼一看,只见吴兆弿身袭一件长袖长衫,头戴一顶儒冠,正于庭内悠闲靠坐在庭院石桌,手里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再细看,吴兆弿嘴巴微微张动,原来实在呢喃着什么。突然,他手指一指天空,“妙哉,妙哉!”

好在易清山视力不错,好奇之下便定眼一瞧。哦,原来吴兆弿看的正是一本张缙彦所着的《宁古塔游记》。

没错,就是张缙彦,他本是前明兵部尚书,在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他自认已经无力回天,便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城,后来又降了清,最后被判流放宁古塔。

不过张缙彦带着大量图书和歌姬十人出关,到了宁古塔之后,张缙彦加入吴兆骞建立的诗社,是宁古塔七子之一。

张缙彦观察过当地的农耕,发现当地农业水平落后,把种地当成了放牧,今年在这种,明年就换个地儿种,这种方式跟中原比差太多了。

张缙彦就教当地人怎么种地,告诉他们今年这块地儿种完后,施点肥好好保养一下,明年还能在这接着种。

因为他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抗战打鬼子 人在奥特,我只是个肉盾辅助 情满四合院之剩人王守仁 诸天万界:签到超神获得二向箔 抗战:重生湘江畔,名将收割机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我李猛要成就一代王朝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