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掀起車簾,但見數騎絕塵,轉眼已無蹤跡。
-
姜佛桑思緒落在別處,並未注意到方才那番動靜。
透過半開的窗牖,浮浪子弟不曾見,倒是瞧見幾個長生教的人。這些人全都頭系赭色頭巾,很好辨認。
長生教徒的對面是幾個沙彌,雙方好似起了衝突,竟引得京陵尹趕至。而觀京陵尹的態度,竟是兩邊都不敢得罪,一味和稀泥。
這情景乍看詭異,細思量卻也不覺多奇怪。
太祖時佛教傳至燕國,極盛時期,大燕全境佛寺林立、袈裟如雲,上至王公下至平民,無不崇佛。百餘年間雖也有過衰落之時,但除了道教,再無別派能與之爭鋒。
及至宣和之亂,元帝於京陵建新朝,水深火熱之境地,尤需精神支撐和「濟世良方」來安撫遭遇離亂的民眾。這良方並不拘於一家,於是異端邪說頻出,各類教派開始大行其道,長生教便是其一。
創設長生教者也算怪才,將儒家之仁義與孝悌、佛家之悲憫與因果、道家之天人合一與各種丹道法術雜糅一處,廣采眾家之長,最後縫合出一套全新教義——既修今世、又求長生,既救苦難、又揚美善,全是好處、殊無壞處,精準命中時人需求。
百姓一心尋求寄託,不拘是佛祖道祖亦或其他什麼祖,只要能指引他們脫離苦海抵達極樂便是好的,哪還管其中矛盾之處,紛紛改投門庭。
而今的長生教已然能與佛道二教平分春色,信徒中更不乏高門顯宦。
據姜佛桑所知,許家小輩中就有不少人暗中改信了長生教,只是礙於臧氏尊長之威,不敢表露。
許晏即是如此。前世里,他一向與長生教教眾往來甚密……
「女君,到了。」
本朝士族廣占山澤,貴胄之家於山中營建別業者甚多,許家也不例外。
許氏一門田業不下十餘處,雲孚山只是其一。不過此山周回近六十里,水陸地五百餘頃,並不為許氏獨有,裴家在這好像也設有一處邸園。
早聞此間風光獨盛,馬車穿行於特別修築的山道之上,推窗而視,但見草木蔥鬱,鳥鳴婉轉,有碧波穿山而過,望之清碧如緞,確是舒心愜意之佳地。
姜佛桑卻無意賞景。
據聞許晏近來呼朋攜伴,常於此處遊山玩水,希望今日不要撲空才好……
正想著,馬車劇烈震盪了一下。
姜佛桑重重撞向車壁,皎杏也跌扑在一旁。所幸兩人並未傷著。
「何事?」姜佛桑詢問。
「回少夫人,車轂不慎陷坑。」
姜佛桑和皎杏相攜下了馬車,於路旁等待,見著坑深,隱覺不妙。果然,馭者和從人累得滿頭大汗也沒能將車轂推出。
此時又有轆轆聲傳來,偏頭望去,一輛四角墜著玉飾的紫檀馬車已到了近前。
這山道修砌的並不算窄,卻也難容兩輛馬車並行,何況她們的馬車此時還是橫斜的姿態。
皎杏眼明,附耳提醒:「女君,是裴家的馬車。」
「裴家……」
宣和之亂後,與混亂的政局一樣,世家大族也經歷過一次大洗牌。
有南遷後大放異彩的,譬如原為北方三流士族如今一躍成為頂級門閥的略陽許氏。
也有南遷後就此沒落的,譬如她們天水姜氏。
當然也有似那山間松柏不管在南在北都始終長青的,譬如被稱為「一代儒宗」的裴氏。
裴家世傳歐陽《尚書》之學,四世居為三公者多至五人。累世專攻一經,門業代代相承,子弟皆為儒學宗師兼禮學大家。
即便現下儒學衰微、玄學盛行,依舊動搖不了裴氏的地位——新朝禮制典章就由其家編修製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