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49章 燕京是片风水宝地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第150章 燕京是片风水宝地

刘延庆率领中军主力抵达良乡西南(房山一带)时,赵莽和种师中率部刚刚渡过刘李河(大石河)。

满载粮草的辎重大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长长行军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西北方向,目光所及之处,地平线以上,隐隐有群山起伏。

那里便是太行山北段支脉,大房山西部一带。

从地理位置算,行军队伍应该位于北京房山区以南,与位于房山区以北的刘延庆主力大军,相距十五里左右。

押送辎重军需,行军速度低至每日十五里至二十里,遇上雨雪风沙的恶劣天气,甚至每日只能走几里十几里,可谓寸步难行。

刘延庆倒是不敢在后勤方面出差错,中路主力大军,与赵莽、种师中两部始终保持一日路程的距离。

每隔一个时辰,两军都会联络通信,确保彼此安全。

燕京名为大辽南京,实则是辽国五京里最富庶繁华、人口最多之地。

历任大辽皇帝,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居住在燕京。

只有天祚帝阿适(小名)这个奇葩,返祖现象严重,不喜欢定居生活。

他喜欢像先祖们一样,逐水草而居,疯狂痴迷狩猎活动,带着文武大臣、后宫嫔妃过居无定所的生活。

这片后世位于房山区一带的平原,放眼望去田亩连片、沟渠交织,一座座平原村落宁静祥和。

从开发力度看,这里的农业发展,丝毫不亚于大宋的河北东路。

可惜战争迫近,燕京附近州县,逃亡百姓越来越多。

燕京以北,燕山南麓百姓大多往营、平、滦三州逃,也就是后世唐山以东,滦县、卢龙、昌黎一带。

燕京以南,百姓大多往宋辽边境上的霸州、信安军一带逃,又或是往西进入太行山山区。

人口流失严重,大房山往东,数万顷水田,竟荒废大半。

“若尽收析津府之地,北扼燕山险关要塞,再以燕京为中心,屯兵塞边,燕京以南则大力发展农事......

即便拿不到大同府,只需扼守雁门关,筑牢太原防卫,此后河北、中原外患之忧亦能大减!”

种师中骑着马,马鞭指向东面大片广阔农田,禁不住感慨发声。

一旁的吴玠默默在心里估算,惊叹道:“燕京以南,良田数百万亩之多,每年可增产粮食上千万石。

若能将其收回,朝廷边患压力大大减轻,省去养兵糜费,也就无需每年耗资巨大地向河北周转粮食。

难怪契丹人宁死不肯放弃燕京,这片土地,才是辽国最后的元气所在。”

吴璘嬉笑道:“所以我们更要拿下燕京,挖空辽国元气。

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当然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年大唐在此设立幽州大都督府,羁縻契丹、靺鞨、渤海、奚、霫各部,大唐的龙旗就插在按出虎水河畔,那是何等威风!

只要能收复燕京,我大宋总有一日也能再现汉唐荣光!”

跟在种师中身边的赵莽,毫不客气地泼冷水:“大唐势力能延伸到金阿岭(兴安岭)以东,是因为有唐军强大兵备做后盾。

你觉得以宋军目前状况,能支持朝廷把版图拓展到那样的极东之地?

我看,只怕连榆关都跨不出去!”

吴璘挠挠头,悻悻道:“兵备疲弱,也总有改变的一日......”

赵莽直言不讳:“目前的大宋,自上到下,不具备这份气吞四海的雄心气质!”

种师中似乎颇有同感,捋着白须慨叹一声:

“我大宋武备,确实一言难尽,自古文武不分家,可五代时武人横行,而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于历史中长生 我在秦朝当神棍 三国:躺尸半年成了匈奴之主 无惨的自我修养 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 大秦:融合红发,天道金榜现世 纵宠金牌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