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
蒸汽拖拉机后边拉的是带铧式重犁犁地,耕深要比牛耕更深,也就是常说的深耕作业。
拖拉机马力大能拉更深的地,牛就不行了。
耕沤田时,田里有水,水牛拉犁轻松些,一天可耕5亩多地,但扶犁的人吃苦受罪,整天跟在牛屁股后面在泥水中跋涉;耕旱地时,扶犁人爽手些,脚步没有羁绊感,但旱地板硬,牛拉犁吃力,一天只能耕4亩田。
乡间农事,没有一件是轻巧的。
一行行耕出的沟槽、翻出的泥土,都是农人、水牛负重前行、汗水流淌的印迹。
古代农村土地长时间耕作,未能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深松作业,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以及肥力下降,并有坚硬的犁底层,对农作物根系生长造成影响,也使得产量受到影响。
这也是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所以休耕和轮耕也是古时候才用的办法。
可是在人口爆炸的前提下,无法深耕,而且休耕和轮耕更是不能实行,产量少总比不产好,人不能饿死啊!最后减产成为必然,活不下去的人也就揭竿而起了。
邢承恩记得去年春播前,农人要对沤田耕翻三次,以便疏松土壤,灭除草灾。
田地里水牛拖着犁,附首迈步,农人扶着犁梢,扬鞭催赶;木犁在两者之间缓缓向前,犁出一轮轮新泥……
当时开垦的沤田多,牛又少,水牛耕田忙不过来,何瑶还组织移民们人拉犁。
人拉犁,每张犁不少于四个人,三个人在前面拉犁头,一个人在后扶犁梢。
前面三个拉犁的人,每人肩上背着一个犁辫子,随着扶犁人的一声“走!”,三个人立即躬起身子向前进,每个人的犁辫子都拉成了直线,木犁拖过,泥土翻起,在泥水间垦出了一道沟槽。
拉犁时,一块沤田里有三四组的人、三四张木犁配合着耕地。
一张木犁紧跟着一张木犁,人声喧闹,泥水飞溅,浊浪翻滚,不一会便犁出了一道道沟槽,耕出了一大片田地。
当时邢承恩看到大家辛苦,所以要求买牛,虽然开支很大,可为了农业再贵也得买。
刚开荒的时候真的是辛苦,农事结束的时候牛和人都瘦了一大圈。
后来牛买多了人才轻松了些,可是又扩大了开垦面积所以耕种压力并不小。
如今更好一些了,和金国交易来不少挽马,也能套上犁耕地,当然大部分农人是舍不得的。
也就是用收割刀片收获的时候何瑶才舍得让马上场,耕地还是牛耕。
古时候敢说你家用马犁地,那你家真是富裕家庭了,宋朝一直缺马,运输的马车都用驴车顶上了,还敢让马犁地?你家是真富裕!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创造了生态化农耕方式,人们遵循自然的规则,借助动物,在大地上劳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牛耕田、马运输、猪羊供肉食和积肥、鸡司晨、狗看家。
朴素的中国人上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而且一直延续到后世。
这就像云南白药,大家的意识里它就是止血药,拓展生产创可贴,生产牙膏都能接受,你要是生产云南白药驴火烧,估计没人认可!
当然随着拖拉机的出现,以后会成为机械耕种,这样的自然和谐的场面慢慢就看不到了!
三台拖拉机错行并行,一台机器能犁三米地,三台就是九米,除了烧水费了时间,开起来以后跑的很快,很快一大片第就开垦完了。
跟着来的何瑶和邢国举等人大为叹服。
“大人,我等算是见识了您口中常说的工业力量,没想到大人口中的机器如此强大,有此机器耕作,以后耕地之事易也!此物当为镇国神器啊!”
邢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