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121章 人间烟火(一)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阮大娘,有你家的信。”

“来了,来了”,随即只听“吱呀”一声,一个四十来岁的农妇从一座茅屋里推门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怯怯的躲在妇人身后只露出来半个脑袋的样子。

妇人一手麻利的接过信件,一手就要拿钱给送信之人,却见来人摆手道:“这信寄出来的时候已经付过钱了,你在这回执上写个名字就行,我还得去下一家呢。”

“哦,好的,好的。”妇人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毛笔歪歪扭扭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阮氏,两年之前,流离在燕赵之地的妇人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拖着一儿一女的她不知道还能拖几天就会活活饿死。直到那一天,走到通州附近的她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通州户房的赵书吏,守在官道的赵书吏带着数十个衙役,登记着每一个过往的流民,如果有愿意留在当地的全部都会安置下来,提供吃食和临时的住处,如果去投奔亲朋的则是发放米粥后让他们自行离去。

阮大娘本也不是会轻易相信官府的,毕竟从家乡逃难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人祸,不过在她和许多百姓心中,此处已然可称京师,天子脚下,如何会有乡里那些鱼肉百姓的恶徒,更何况这些衙役也并不阻拦谁离去,再看着喝了一碗粥之后双眼直愣愣盯着粥棚的儿子,阮大娘在纠结许久之后,终于还是登记之后留了下来。

从那之后,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尤其是隔壁赵家的二小子当上了兵之后,每个月都给家里寄来二两银子,让周围数十户人家都是红了眼,据说这军中不仅顿顿吃肉,每个月还发最少二两银子,实在是个好去处,第一次来征兵的时候没有报名的人家一个个都是悔得捶足顿胸。

通州管理流民还有许多阮氏没有听过的东西,比如每一家都编写了门牌号,同时村里成立了学堂,每一个愿意上学的孩子都可以去,而且据说教的不再只是那些四书五经的东西,不过流民都是苦哈哈苦惯了,家里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做许多活计,所以真正去上学的孩子并不多,不过奇怪的是村里也并不催促此事,只是完全遵循自愿的原则,这自然是朱厚照的指示。

一旦以命令的形式下达,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示,根据朱厚照的经验,到时候层层加码之下,或许到了村里就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上学了,与其事后通过明察暗访查实再整治此事,不如现在就从源头上断绝此事,毕竟当时他甚至称不上掌权,也谈不上有多少亲信,所以不得不简单行事了。

第一次征兵过了大约半年之后,第二次征兵的人到了村里,与第一次冷冷清清的样子不同,这一次几乎所有十六岁到二十四岁的男丁都来了,所有人都登记好之后便随前来的军官一起去了临时营地,不过和普通人想的不同,这征兵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三天之后大部分人却被送回了家中。

据回来的人说在营地通过三天的集训,练习了一些什么左右转、齐步走之类的,最后还来了一场山匪劫营的演练,结束之后,就有一大半的人被淘汰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即使是被淘汰之人也是按照七十文每天进行了补偿,所以虽然疑惑,不过大部分人也没什么怨言,毕竟七十文每天的活计哪里去找,更何况训练那几天虽然确实极为辛苦,但是确实是一天三顿,而且顿顿都是肉和菜管饱。

第一次扩军之时实属无奈,所以基本是每个报名的人都要了,所以之后炼军之时也开革掉了不少人,第二次不再那么着急之后,自然就要开始甄别了,身体、意识、品行不过关的通通不会再要了,所以这才有这次征兵的集训之举了。

阮大娘的儿子阮小七自然被选上了,阮小七自小就颇为聪明,村里开放学堂之后,他也是第一个入学的人,分别了一年多之后,儿子一直杳无音信,虽然每个月都按时寄钱和写信回来,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大秦我为皇 【五条家家主夫人日常】综漫 我在大宋当外戚 魔妃快投降 沙土窝 巅峰三国:开局获得凤翅镏金镋 原始人也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