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芯片制造有多难,哪怕不是专业人士,稍微了解一点芯片制造流程的人都会知道。
泱泱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直到今天,高端芯片的制造依然是科技自主发展的最大的阻碍,甚至都没有之一。
更遑论一套新的芯片理论体系下的芯片制造了——那一切都是要从零开始的。
当然,程旭第一阶段只需要证明理论可行,体验出一定的商业应用价值,倒也不必非要立即就做出媲美英特尔高通,媲美三星苹果的芯片。
事实上这仅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得到——资金、材料、工具、市场,哪一样也都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搞得定的。
程旭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利用荷泵芯片的理论制作出一批简单的二极管、三极管和最基础的门电路芯片,证明其理论存在现实可能性,仅此而已。
尽管如此,这依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因为这个时候程旭手中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大脑和双手。
仅靠大脑和双手和简单的工具能做出元器件吗?
当然能!
事实上程旭也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早在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利用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只电容,50万条线,当然更关键是只电子管。
这些东西组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它是一个垒起来能占满一间大仓库,重达三十吨的庞然大物。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元器件是电子管。
程旭所要做的也差不多——只不过他要做的不是电子管,而是荷泵二极管等一批元器件。
它也不必要把这些器件组合成一台庞大的计算机——即便理论上能够做到,因为这样的计算机在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了。
整体工作量简化了不少,但事儿还是这么个事儿,原理也基本差不多,只是实现方法存在差别。
……
从各类电子市场、网上商城淘设备、原件,有的甚至还需要亲自动手改造。
随后,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配置原材料、一步一步的调试生产条件,控制匹配过程。
最终经过接近10天的忙活,第一批基础元器件终于是在程旭的手中诞生了。
其中还包括了几类多值逻辑处理元器件——这是现在的技术水准这下能做出来的最能够体现荷泵优势的基础原件了。
“等到荷泵芯片体系真正成型,在现代工业体系下再制作这些玩意儿,压根用不了三秒!”
看着这一筐子,完全不同于半导体的奇怪玩意儿,程旭也是微笑着发着感慨。
随后,程旭立即拎着这个大框子前往了实验楼,他的目标是一位现在还声不显名不赫,却已经超过五十岁的副教授——潘正。
之所以这么大年纪还是副教授,并不是因为他的水平不行,事实上这是一位顶尖的教授,只是缺少了些许成果,加上自己也有点儿“不上进”的因素,才“沦落”至此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程旭对这位教授也仅仅只是听说过、见过、有些了解,但并不太熟悉。
真正促使程旭熟知他,还是因为前世三年后发生的一件事儿:
当时,潘正的团队发表了一篇影响力极大的论文,在《自然(Nature)》上,当时的潘正是二作,而通讯作者和一作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学生。
想想这个,就知道潘正教授为什么缺成果了。
后来,通过潘正教授的学生,程旭才真正认识了他,潘正,人如其名,正的很,甚至“正”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就拿论文来说,如果是他给的课题,学生做的主要工作,那他就是通讯作者,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