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八十一章 新政不好干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因此,范仲淹、富弼建议,平时只做太平官、熬到“磨勘”齐步走的做法必须改变,朝廷要论功善行升迁,对于那些无功善可言的官员,轻者原地踏步,重者降黜品秩,恢复太祖、太宗时期人人自励、以求绩效的狼性氛围。

就这一条便是对吏治的大改变。许多人的乌纱帽因此会保不住。而生杀大权如果真的给了范、富等人,不知吕夷简的人会不会被清洗干净。

一些老臣中,王曾反对新政、吕夷简反对新政,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也反对新政。如此多人的反对,让赵祯犹豫了。他起用范仲淹,是为了平定西、北二虏,是为了一扫百年积弊,不是为了与朝臣为敌,更不是为了祸害百姓。

范仲淹很无奈。他上奏的除了上述的第一条之外,还有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重命令、推恩信。

这十条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

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

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

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

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且宋代恩荫,不仅极广,而且极滥,每遇大礼,“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并“不限才愚,尽居禄位”。

要打破或限制官僚贵族这一特权,无疑会因触动官僚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吕夷简的功劳,不比前朝的郭子仪稍小,实实在在的定策元勋。虽然已经致仕,但吕夷简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朝野内外无人可比。范仲淹也自知不能相提并论,单是资历、人望和权威就差得太多。

尽管就是因为这些功绩、人望、权威,使得吕夷简不得不避忌出外回到老家,但只要他远远地说一句,东京城照样得抖上几抖。

也许打击面太大了!范仲淹视线漫无目标在黑暗中游走,心中叹着,实在是太宽了!一次便捅了几个马蜂窝,如何不会朝野骚动。

可若不是赵祯心急,他又何必推出各项变法条令?新政之要,首在得人。他范仲淹仕宦三十年,沉浮官场,纵然不愿同流合污,却如何不知循序渐进的道理?

让提拔起来的人才在历练中分出高下,辨明贤愚,这才是正道。但赵祯等不得,一桩桩新政颁行得如此仓促,不都是因为赵祯想快点看到成果,所以要尽速充实国库吗?

可现在好了,因为吕夷简的一封奏章,赵祯便变了颜色。范仲淹悠悠长叹,若天子不能坚持,他入朝来一番心血又是何苦?

如此下去,一切都要打回原形,起得轰轰烈烈,去的悄无声息。自己的人望虽然很高,意欲革新的意志尤其坚定,但一笔一勾地划去不合格的官员,连“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话都说了出来,确实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如果皇帝赵祯退缩了,注定一切成灰,烟消云散,到头来就仿佛一场噩梦。

如果不能度过这道难关,留给范仲淹的只能是失败和落寞,范仲淹绝不甘心!

他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秦昊全文免费阅读正版 三国:从不让董卓进京开始 三国之雄汉重铸 【完结】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乾坤已定 盖世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