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335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但是即便收成不多,農戶們也歡呼雀躍的很,畢竟這可是新地,頭一年能有產出就不錯了,哪裡還指望著能和自家常年精細料理著的土地一樣。

九月里,糧產按例送到了府衙,自是不必說今年糧食又增產了。

除卻原本的稻子玉米等傳統作物,還有與之往年不同的胡麻與棉花。

今年縣裡荒地新開了三百畝,其中有兩百畝地種了胡麻與棉花。

合計共產了一百二十石,其間胡麻八十石,棉花四十石。

縣府里收取了胡麻三成二十四石,棉花十二石,雖是數量不多,可經濟作物的價格高,其實能抵不少糧產。

再者這還是第一年呢,往後定然會越來越好。

年夏的時候縣裡便應景的提前開了幾家新鋪子,有棉花鋪和胡麻鋪子,入秋收成之時,老百姓的胡麻棉花就能直接朝鋪子裡頭賣。

杜衡在秋收以前就在忙活這事兒,他自出資盤了幾間鋪子下來,選了一間開胡麻鋪。

早年間家裡種植過油菜,他對這些能榨油的作物還是有所了解。

胡麻榨出的油精貴,而今外頭價格賣的高,一斤麻油便要小一兩多的銀子。

一石胡麻可以榨油四十斤,也便是說榨油以後一石胡麻可以賺取四五十兩。

但這是毛收,實際上種植、榨油等諸多人工算下來,一石胡麻是決計賺不得這麼了不得的價格。

為此幾番算下來,從地里收的未經榨油工序的胡麻鋪子的收購價格是二兩到三兩銀子間一石,其間確切的價格自然是要看胡麻的成色,品質來定的。

至於棉花,布行自是樂於收,價格也自有定論。

縣中商戶知縣府有意於扶持這樁生意,也都大膽的出資做這項並不多了解的生意,紛紛開了鋪子。

老百姓的胡麻棉花有地兒可賣,且價格又高,都歡天喜地自留好種,預備明年再種植。

杜衡要的就是這麼個效果。

只不過他也有難題,秋陽縣窮,這胡麻所產的料油能吃的得起的人說到底還是不多,寒瓜那般價廉的吃食縣裡自己還能銷的走,可精貴些的吃食可就不行了。

現在縣裡的大戶都望著縣衙想出路,若是到時候沒有出路做了虧本買賣,商戶定然是要關鋪子的。

屆時鋪子一關,老百姓的胡麻棉花賣不出去,自也就沒人會繼續種植了,一切都白折騰。

杜衡盤算了一番,這樣的好東西,還得是往外銷,賣到那些個繁華富庶之地去。

至於要如何流通出去,還得好好想辦法。

正當是杜衡一籌莫展時,來了一封格外意外的信。

第113章

「是誰來的信啊?」

秦小滿瞧著送來的七八個大箱子, 未問清楚來由自也不能開箱,可即便是沒有打開瞧見內里究竟是些什麼,那麼幾大個能裝下三四個人的箱子就是放的地瓜也夠人吃上幾個月了,那麼大的手筆, 家裡可沒有兩戶親戚有這種條件。

來者又全數是生臉, 其實不單是秦小滿疑惑, 便是杜衡也有些詫異。

若非是前來的人捧著一封信上來, 杜衡當以為是尋錯了人。

「杜大人,小人是徽州派過來的人, 這是我家老爺給大人的信。商隊路過落霞縣, 聽聞大人任職秋陽, 老爺特地遣小人前來問候一聲。」

聽聞徽州二字,杜衡恍然大悟, 未曾開信當即便曉得了是何人來的信件。

他捏著信封:「舅舅一切可好?」

「謝大人掛念, 老爺一切都好。」

杜衡看著前來的幾個人, 不由得問道:「舅舅可是在落霞縣?」

「老爺此次未曾隨小人這支商隊經行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偏執反派非要我替嫁 我心自靜 一碗清酒 白月光他回來了 将军打脸日常 金碗良緣 嬌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