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但是,真要是消极怠工,那你还真的有苦说不出。
被职业经理人玩崩的国家,又不是一个两个了。
北宋,就是这么垮的。
南宋,也是这么垮的。
甚至于,辽国,金国,蒙古国,也是因为大宋这边的坏风气传了过去,形成了各种有当地特色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不用多久就把国家玩崩了。
反正我做到头儿,也还是个打工的,成不了股东,也当不了董事长,那为什么不趁着我掌握权力的时候狠捞一把呢?
大家都这么搞,你捞一把,我捞一把,最后公司不破产才怪!
自宋以来,就这么个坏风气,还特么源远流长,不能根治,你说气人不气人?
公司从副总到门口的保安队长,都在捞钱,这公司,不倒闭破产,还等啥呢?
这就很不好……
现在的士大夫阶层就是这么想的。
南宋国破时大臣忠心?
灭国时谢太后有份圣旨不是在骂大臣,难道是骂狗么?
“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后留存有汪元量的一句诗:“满朝朱紫尽降臣。”
在南宋亡国时,真正像文天祥、陆秀夫那样的死节之士,无疑只是凤毛麟角。
史实证明,无论是北宋末、南宋初,还是南宋末,大多数士大夫并没有响应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号召,做守节者或死节者。
自己做不到偏偏要求别人要做到,结果到明朝出了个水太凉先生,真真无耻!
邢承恩觉得往往越是缺什么才越是鼓吹什么,最不守节的儒生反而是喊的最响的那批人。
兄弟情深李世民,善待功臣朱元璋,这都是名场面。
所以自己要打造一个新兴的阶级来对抗他们,如果只是扶持一批人很快就会被同化。
要是一批新兴的商人阶级团结在自己周围,还都读书,自然会和地主阶级斗争,这是很难被同化的。
而且皇权也很难万世不易,比如明朝的老朱为了稳固皇权那是煞费苦心。
话说,老朱一生也是够辛苦的,特别是当皇帝后,工作像高三学生冲刺一般拼,而且连续几十年。
正儿八经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不仅要管臣民穿衣(颜色、面料、款式)、吃饭(穷人这不能吃、商人那不能吃、五品以下某某不能吃)。
连后代穿什么衣服、系什么颜色腰带,也给定制的详细无比。
甚至贵为天子,他还为全国几乎所有行政机关进行详细分工。
比如,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
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么做,做时该注意什么,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
如人口流计时要注意那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还比如街道清洁工,详细到出门先迈那只脚,扫把怎么拿,怎么扫干净。
以旁观者角度看,老朱是一个十分勤劳、十分能干的皇帝,他不仅给各行各业写说明书,还参于津法制定。
后世最为熟知的便是大明律。
而在老朱时期,普法最广的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大诰》的律法书籍。
这本书包含约一万多案例,它能够问世,也和老朱心太细有关,他担心老百姓看不懂、不理解大明津,于是用生动案例来表述。
每个故事,其中人物皆有名有姓、有出生地,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