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的那种无助与悲哀,还有眼里隐隐浮现的倔强。为了摆脱这种气氛,李芗泉岔开话题:“我在东婆罗时,曾听闻大宋富足,不知却是何般模样?”
一说到这个,李德明立即换上了另一副表情,他的目光透过窗外,望向城外的青山,留恋、向往的表情在他的脸上一览无余:“我生于淳佑九年(1249年),期间鞑子数度攻川,原本富足的川地,几经战乱,每况愈下。然则鞑子未占据长宁军州前,民间之富,以一句话概括,乃“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李芗泉一惊,连走卒农夫都能穿上柔丝绸缎,宋代之富,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不禁问道:“为何民间如此之富?”
“太祖曰:“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太宗皇帝亦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之后各帝,无不以此为纲。我大宋四百年,义利并重,始有后来之景象,与如今两相比较,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矣!”
李芗泉点点头,看来史学中所讲不假,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据说朝廷、官府也很开明,在仁宗时期,就进一步增加台谏、庭辩力度,营造开明宽厚的政治氛围,使官员们敢于抨击朝政,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致使宋朝涌现出大批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官员,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等。曾经,包拯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当面争吵,包拯的唾液都飞溅到宋仁宗的脸上,仁宗皇帝虽然生气,也没把包拯怎么样。
李德明还在滔滔不绝的向李芗泉描述大宋时期的繁华景象,他说得越具体,李芗泉就越感慨万分,也不禁猜测,如果没有蒙元,大宋这个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会不会率先产生工业革命,进入近代社会,从而引导世界的发展?
这一谈,就是大半个下午,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李德明与那位寨里郎中都纷纷起身,对着李芗泉深深作辑:“特使大人不愧杏林高士,吾等不及大人,今日受教了!他日若有所成,皆大人所赐!”
李芗泉本想避开这一拜,但一想,刚才所讲述的护理知识,是后世无数人得来的宝贵经验,替他们受了也行,于是大大方方的受了这一礼道:“望闻问切才是正道,我先前讲的这些,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为百姓减少疾病的痛苦。”
。。。。。。
“咳咳咳。。。。。。统制。。。。。。统制大人,您怎么来了?”
正当大家百无聊赖之际,床上传来了虚弱但明显口齿清晰的声音。韩亮醒了!
易云霄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他立即俯身去看,没错,韩亮醒了,脸上也有了些血色。迅速赶来的李芗泉才算是放下提起的心:“韩将军年轻体壮,抵抗力强,终于熬过来了,可喜可贺,这药再吃上三回,换上几次绷带就不会有大碍了!”
易云霄这会已经转变了先前对李芗泉的怀疑,他真诚的道:“易某对特使再次施以援手感激不尽,特使有何需求,但说无妨,只需长宁军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李芗泉却是罢了罢手:“统制大人言重了,此不过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听明白两人对话的韩亮也挣扎着要起床感激李芗泉:“特使古道热肠。。。。。。当称义士,韩某铭记在心,韩某无以为报,只能。。。。。。”
李芗泉赶紧一把扶住:“韩将军,这些日你要休息调养,这点小事,却当不得谢!”
无奈易韩两人皆不罢休,那两大夫也在一边帮腔,丝毫不考虑先前李芗泉的无私分享,特使招架不住,又苦于无处脱身,只得随便说了一个应付了事:“我在刘家村时,认得一个刘十二姐,她丈夫父母小孩都不在了,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不知长宁军方面能否安排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