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64章 林悦讲课2 (第2/8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使各国向霸主贡赋,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争霸和兼并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也有积极意义:

(1)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春秋初年的100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前提,大大密切了华夏族与其它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以“攘夷”为号召,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4)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行某些改革,尽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军事力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土地私有等某些社会变化,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结果是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2.如何认识战国时期“七国争雄”

(1)根源:1经济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增强了人类扩大生产、生活空间范的必要性,也增强了人类扩大生产、生活空间范围的能力。2政治根源,一是由于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生质变的关键时期;二是战国时期大国均势局面的出现。由于春秋时期的争霸争,使很多弱小的诸侯国被兼并,保留下来的诸侯国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各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取胜,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变法,增强了割据称雄的综合国力,导至一阶段的战争激烈而持久,直至均势局面被打破。

(2)战国七维争霸的经过及结果说明:1生产力的进步是历史现象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2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国家或割据政权胜败存亡的关键因素。3重用人才、除旧布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措施;反之,就会延缓历史发展。4在人类历史发生质变的重要时期

政治格局也会出现剧烈的动荡。

(3)启示:1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3重用人才,继续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33.如何认识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各种力量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时期。历史在动荡中前进。当时历史发展有三条主线:一是从分裂到统一。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前者为争霸而战,后者为统一而战。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诸侯国的数目由多变少,其规模由小变大,最后由秦国统一全国。二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在战争环境中,华夏族同其他各民族接触频繁,缩小了各民族的差异和隔阂,客观上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三是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在错综复杂的战争和动荡下,贯穿着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交替变革和为之斗争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三条主线互相交织在一起,又相互促进,互相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上述三条主线就是对秦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这三个定语来历的解释。

34.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让你拍烂片,谁让你做大做强了 都市天才:开局已无敌 校花自重!知道我反派,你还过来 困在时光里的人 华娱:重返2007 这可不是洛圣都 退婚后,被女神狂追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