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巡撫李星沅調任江蘇,鄧廷禎接替陝西巡撫。這位老人經過道光二十年的挫折(也就是你們說的鴉片戰爭)之後,已經是意興闌珊銳氣全無,再加上年長力衰,更加縱情娛樂。來往過客,攀挽流連,我們這些做下屬的也跟著互相宴請,幾乎沒有哪一天不是花天酒地的。年末的時候,省里各司各道湊了幾百兩銀子,製造燈戲,準備第二年正月演出。我手下東西兩倉的倉書和斗級聽說巡撫大人興致很高,也湊了銀子,製成燈戲,互相賭賽。
糧道衙門原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別墅,偏西有冠山堂,種有幾株古槐,樹幹很粗,十幾個人都合抱不了。樹冠很大,參天蔽日,是真正的漢唐舊物。湖山台榭,雖然已不是當年規模,而點綴曲折,頗讓人起山水之思。我為之撰寫一聯:「二千年遠溯勛耆,喬木壽藤,都是棠陰遺愛;尺五天近臨韋杜,虛亭曲榭,最宜槐夏清風。」
冠山堂後面,建有戲廳,也就是宴請過往客人的地方,我也撰有一聯:「政事餘閒,藉小部梨園,寫出西京風景;簪裾畢集,欣大羅仙客,載來北闕恩波。」
院子西面有「歸鶴亭」,乃是前任費甌余所建,年代久遠,都快要倒塌了,裡面長滿了雜草。我花了二百兩銀子重新整修,給它題名「憶鶴」,把它作為考核兵丁武藝的地方。衙門大堂上的對聯是:「政簡民淳,好藉清閒容拙宦;陽調陰燮,要從慈惠召豐年。」
二堂上的匾額是「薇柏同心」,對聯則是「量愧斗筲,敢雲盧米才工,曹倉學富;職司管鑰,自笑薪勞政拙,擅詠愆多。」三堂聯是:「問此官何事最忙,冠蓋遙臨,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終歲為人作嫁,脂膏已竭,親朋僮僕孰知恩?」這副對聯,是陝西糧道最貼切的寫照。二堂東邊小院種了一圍竹子,我為之題名「交翠」。上房的匾額是:「居處恭」,對聯則是:「著手成春,看黍谷寒回,蘭階日詠;入門一笑,喜鳳雛聲朗,燕寢香凝。」
我之所以把這些對聯一一錄下來,是為了告訴你們,我——張集馨——也曾經是一個「文藝青年」。我常想,如果我從官場早點抽身,我會不會成為像袁枚那樣的文豪呢?是啊,人生有太多的可能,唯一不可能的是——重來一次。
五月,派人回儀征老家將家眷接來,同時奉還向包美東借的三千兩銀子,張柏亭的三千兩也一併還掉,另外用一千兩應酬老家的親族,留一千兩作為親眷來西安的盤費。
九月,邵夫人來到西安團聚。夫人的母親和兄弟子侄也一起來投奔我。邵夫人的哥哥名昌保,一向遊歷在外做師爺。我任地方官多年,公務從來不假手親戚六眷。這些親眷背井離鄉來到任所,無非是為了經濟上有所收穫,稍不如意,就會生出埋怨之心;有的甚至倚勢招搖,勾結兵丁胥吏做壞事,犯事了又不好懲戒,不像下人可以隨時驅逐或者嚴懲。邵大舅子在我的衙門當差,我每月給他送上束脩一份,但不讓他參與公務。後來,我把他推薦到西安知府徐關陸手下做師爺,而我這裡的束脩保留不變,以示優待。
臘月,派家人進京,向朝中大小官員饋贈「炭敬」,同時還清了汪衡甫、江翊雲及龍蘭簃的借款。當初我動身赴福建時,曾借晉商貸款,現在對方拿著借據來催討,可是年終的各種開支浩繁,幸好還是湊齊了這筆款子,了結了這筆帳。
岳父黃懷谷先生派家人金四來到西安,索要健騾若干頭和干尖元狐皮筒若干件,說是要送給山西省的上司,我看其中的情形,好像只是個藉口而已。今年春天我出京時,曾送給老人家白銀三百兩作為「別敬」,現在才過了幾個月,又來索要如此貴重的東西,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明年是懷谷先生六十大壽,我給金四三百兩銀子作為壽禮,請他帶回山西,老爺子索要的東西則沒有從命。
[1]綠營,即漢人兵營。
1846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