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92章 希望学制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天圣四年,秋九月,希望书院已经开学一个月。

深夜姬长卿还在办公室中起草有关于希望书院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自己独特的学制。

要知道,将现代学制照搬到大宋俨然是不可能的,只有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自己设计一个先进而又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学制才行。

考虑到这一届的学子情况各有不同,姬长卿准备给没有经过启蒙的学子,制定一个预科,等学习完预科课程,并通过升学考试后,才能进入正常学习。

《希望书院学规》:凡我学子,皆以报国强国,造福百姓为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实事求是。

蒙童学子,入学即为预科,预科以启蒙为先,教授蒙学、雅言、识文为主,使其晓礼仪、优学风,期满考校,肄业升学,晋为初学。

初学者,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为念,开课圣人诸学,辅以六艺、务实兴盛之术。

初学三年,考校升学,择科而学。

本院开设人文、理工两科。

人文者,求世界、民族、国家之学问,下设政治、文学、经济、法律、哲学诸学。凡文科学子,需奉行圣人仁义之念,以人为本,振兴国家,兴盛民族,致力于世界大同而学。勿以嬉戏贪玩、追名逐利而为之,以至学业荒废,虚度光阴,蹉跎一生。仕者节欲,勿要怠废公事,需知苍天有道,取之不正,必承其果。

理工者,求索自然之理,工化其世,探究天地自然之学问,下设数学、农学、物理、化学、医学诸学。凡理工学子,需奉行科学、严谨之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归纳规律,知晓本质,服务于人乃至造福苍生,此为科学之理念。勿以浮夸造假、诋毁歧视而行,以至践踏真理,扭曲事实,学无存进,荼毒于世。需知真理即为真理,谬误即为谬误。

参照清末的学制改革,姬长卿设计了希望书院学制,碍于忌讳,他避开了大部分不符合礼法的内容。

考虑到,北宋的学子虽名义上是求学,可大胆都是为了考科举,姬长卿还将希望书院开设了科举班。

科举班,除非本院注册学子,其余入班学子均要付出高昂的束修。

姬长卿并不擅长科举,不过北宋科举和考题,他大概知道一些,譬如嘉佑二年的进士科“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出过的科举考题,其中一道问:“周天子之田方千里,号称万乘,万乘之马皆具,又有十二闲之马,而六卿三百六十官,必皆各有车马,车马岂不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其牧养之地又几何,而能容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马之法又如何?今天下广矣,常患无马,岂古之善养马而今不善乎?宜有说以对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贫血工业 四合院:神厨 寻龙风水师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战国之齐皇 期待在异世界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