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特點綜觀中國古代歷代民族事務管理制度,有以 下幾個特點:1管理機構的設置源遠流長,雖然歷代的 名稱不同,但從未間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管理機構逐步健全,特別是元朝創立的因地制宜、分類設官,各 仍其俗,隨時而治的管理體制,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 響。2歷代少數民族事務管理機構的職能,就上層而言,主要是朝覲、朝貢、宴勞、冊封、迎送一類事務;就下 層而言,則是開互市、置譯官通事、設館學生、課徵賦 役、置兵周邊等,這就賦予各該管理體制以加強各族人民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 歷史發展的功能。3由於周邊各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 文化和社會發展層次上的差異,歷代中央王朝基本上利用各少數民族頭人、貴族等就地管理,在佛教盛行的西 藏地區,則實行政教合一,使其在中央王朝統攝下自理 其政,從而使古代少數民族管理體制多少帶有民族地區自治的因素。4保證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在軍事上 的監領和守護地位。
第一卷歷史專區 清朝的兵制
更新時間: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數:2614
中國清朝(1644~1911)是以滿族上層為主體建立起 來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經濟高度 發展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並走向衰敗的時期。 它經歷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封建社會和以後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個歷史階段。其軍事制度既因襲歷代 王朝的舊制和本民族的傳統,也受到西方的影響。至清 末,許多近代軍事制度已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來。
清朝前、中期,兵權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雍正時 設軍機處,以親信充任軍機大臣,&ldo;掌軍國大政,以贊 機務&rdo;(《清史稿&iddot;職官》),凡用兵大事皆由其承皇帝 旨意辦理。中央設兵部,名義上是全國最高軍事機關,實 則&ldo;不過稽核額籍考察弁員而已&rdo;(《歷代職官表》卷 十二)。光緒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為陸軍部,始有 統率全國軍隊的權力,後又增設海軍部,但軍機處的權 力仍重。到宣統三年(1911),改責任內閣,另設軍咨府, 以秉承詔命,襄贊軍謀,軍機處遂廢。
清代軍制是從八旗制度發展而來,並以旗作為軍事編制的單位。滿族崛起於東北初期,軍制即政制,兩者並無重大區別。隨著後金國勢力的迅猛發展,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開始定八旗年軍官職名,按班章京相當於總兵,梅勒章京相當於副將,甲喇章京相當於參將,牛錄章京相當於守備。九年,增編蒙古八旗,設官與滿洲八旗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又增編漢軍八旗,設官與滿洲、蒙古八旗同。因此,在入關前夕,清朝在關外,已有滿、蒙、漢軍共24旗,兵額達10餘萬人。各旗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凡隸旗籍的,均有軍籍。當時,各旗主即為一旗之長,身兼行政長官與軍事指揮官雙重責任,組織比較單純,指揮也比較靈活有效率,令行禁止,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但應指出,這種嚴格地按照不同民族組成不同軍隊的原則,雖然各旗在編制形式上大體相同,但它們的兵源、待遇以及在政權內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滿洲八旗是清代軍事力量的核心,蒙古和漢軍八旗始終處於附庸的地位。在滿洲八旗中,又以正黃、正白、鑲黃為上三旗,名為天子親軍,可以入充侍衛,其地位更在其他五旗之上。清統治者是有意按民族分差別組建成等級地位不同的軍隊,藉以加強控制。
清自入關以後,正規軍有兩種,一種是原有的滿、蒙、漢軍八旗兵;另一種是綠營兵。在兵源上,八旗兵是世代軍籍,綠營兵是由招募而來的。在理論上,在八旗內部仍然保持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