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73章 搞钱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翌日清晨,吴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刘升也没去管他,估计昨天晚上的话有些重了,这孩子一时半会儿想不开。

王廖的办事效率很高,只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此次马邑城守城中所有损耗和该有的抚恤,都被他算了出来。

“我军将士参与守城者4000人,现连伤者不到800。

还有民夫,死亡不下五千之数,具体还在统计,这些都需要将军拿个章程。”

刘升没想到一场保卫战居然死了这么多人,契丹的战损只有千余人,差距这么大吗?

刘升叹了口气,站起身迎着朝阳,看着天上不太耀眼的太阳道:“此战阵亡的军士每人20贯抚恤,往后每月给予阵亡将士家中三百文十年。

有幼童有官府抚养至十六岁,家中父母双亲由官府,养老送终。

至于阵亡的民夫,给予家属40贯,每家发粮一石,发五年,每月发两百文赡养其家。

所有伤残者,都给我丢到学堂,学习学习政务处理,以后但凡再有阵亡,伤亡的军士和民夫就照此办理,另外在马邑城外给我竖起一道纪念碑把所有阵亡的将士和民夫的名字都刻上去,手万人祭拜。”

刘升一边说,王廖则在一边不停地打着算盘。

当刘升说完,王廖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将军,我们可能没那些钱。”

“怎么会没钱?”刘升有些不相信,他记得从云州得了二十多万贯,云中的时候又洗劫了所有的富商,怀仁也抢了一部分,到了朔州又抄了了所有大家族,手上的现钱最起码超过500万。

怎么会发这么点抚恤就没钱了。

对上刘升的眼神,王廖叫苦道:“将军,你知道我刚刚算了有多少吗?一百多万贯”。

刘升摸了摸下巴道:“这么多吗?”

王廖非常肯定的点点头道:“只少不多,还未算上刚刚将军说的纪念碑。虽说是爱兵如子,爱民如命,但给的抚恤太多了,这只是一场小小的保卫,就要花费一百万贯,往后将军再次出征,那些将士如若不能给予相同的代价,必会与将军离心离德。

即使是富甲天下的宋国也没有如此高的抚恤金”。

刘升没有说话,而是转而问道:“我们不是还有蜂窝煤,还有盐矿吗?铁器也可以发卖一点。”

“将军,这蜂窝煤只卖两文钱一块,根本没有赚头,这卖盐卖铁也是需要时间的啊!

而且按照将军的要求,我朔州的盐价只有十文一斤,已经不能当作暴利产业,何况将军所说的户籍制度,也没完善,这盐也还没开始发卖。”

刘升觉得算盘子珠子,不应该打到日常的生活用品上,但食盐,在这个时代严重匮乏,为了避免,有人大量购买拿去走私,刘升规定每家每户食盐的购买都需要凭借户籍凭证。

只是这一个小小的户籍已经半个月了,王廖还没搞定,刘升有些不悦。

王廖叫苦道:“将军,县城中和各个乡镇已经差不多了,主要在城外的村子,和牧民,太分散了。”

“唉”。刘升叹了口气,没办法,识字率太低,若是在宋朝国内就好了,读书人不一定每个村都有,但每个村一定有那么一两个识字的。

朔州识字的多是大家族子弟,被刘升连锅端了,这也是那些大家族敢于在刘升进驻朔州提高粮价的底气所在,没了他们朔州得瘫痪一半。

\"至于铁器,朔州贫乏,买的起铁器的少之甚少而宋国朝廷根本不会收购我们的铁器,他们还想把铁器卖给我们呢~”

组织商队,把朔州能卖的,向外卖去,将士们卖命,我也不能抠搜,得让他们有后顾之忧,抚恤必须是要发得,家中没了壮年劳动力,抚恤是保证他们一家老小度过难关得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开局就要替太子进新房 重生之大宋明君 君临战国 全民国主:我有帝皇模拟器 帝婿 皇帝刚削藩,我就起兵造反! 走私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