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文网

第十三章 高三突变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从1985年5月份高二毕业回家到1985年9月1日开学。我在家里耍了四个月之后,再次感受到了当农民的不易,产生了想通过读书考上大中专学校以脱农皮的想法。

虽然觉得要考上大中专学校很难很难,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于85年9月份来到了三江中学报名读高三。

学校办了两个理科补习班,分别命名为86届5班和86届6班。

这两个班的学生身份叫复读生。

那个时候,只要参加过毕业考试的学生,不管他是否参加过高考,如果他去继续读书,他的身份就叫往届生。

当时政策把我们没有参加过高考而定义为往届生的事,其实很多同学心里都很不服气。

我与江兵经常感叹,我们两个都是第三年读高中,而且在校时间比在崇庆中学上学的同学还少两个月学习时间,在崇庆中学学满三年的叫应届生,而我们在三江中学里,在校学习时间不满三年却叫往届生。

往届生上大学还有一些限制。

1986届1-4班是两年制应届班。

我所在的5班,以及另一个6班,各班人数都远大于60人,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外面对这种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5班、6班共100多名学生之中,参加过一次或数次高考的学生很多。

我与孙格有、江兵等人因未上预选线没有参加过高考,我进入5班之后的入学成绩估计在班上50名开外,年级排名估计在100名开外,说白了,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在5班、6班里面,相对于参加过高考的同学,其实都是特差生。

在我所在的86届5班,该班学生组成主要有如下:

一是几乎集中了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时所有的优生同学。

二是集中了两年制高85届各班几乎所有的优生同学。

三是高考“钉子户”,他们每年都能上预选分数线,他们每年大量占用应届生参加名额。他们虽然年年参加高考,但是他们却一直考不上大中专学校,该班有很多多次参加过高考的同学,极个别同学已经参加过6-7次高考,但他们不是像当今的高考钉子户,考上了大学觉得学校不好或专业不好不去读,而是他们从来没有考上过大中专学校。

据我了解,那个年代,我从没有听说过有人考上大学不去读书的,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只要能脱农门,几乎任何考生都服从国家的调配安排。

那个年代,据说凡是被大中专学校录取不去读书的,有三年不准参加高考的限制政策。

我们从小学起就认识,一起读到高中,然后集中于86级5班的同学主要有:廖小如、孙格有、江兵、王木松、杨伏、下根华、张小白、宋小成、孙小如、陈小平和张更等人。

我的同乡同级的这些同学中,只有王木松、孙小如和杨伏三人参加过85年高考,其他同学在两年制高中毕业时与我一样,都没有上预选线,也就都没有参加过85年高考。

有趣的是,同届的85届1班,虽然有十几个应届学生上过预选线、参加过85年的高考,但只有个别人考上了当年的大中专学校,余下落选的考生几乎都集中在了86级5班学习,准备参加1986年的高考,在该班学生中,我因没有参加过高考,入学成绩与他们差距很大。

高86届5班,班主任名叫戚公家,别人称呼他为“吃公家”,他与我父亲是发小,是崇州市大划街道戚家湾人,他小时候是个孤儿,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国家供养的,后来当了老师之后,一直是吃国家饭,所以周围人对他取了个叫“吃公家”的外号,背地里学生们提到戚老师时,也说他吃公家。

他教我们语文,教学经验极其丰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地窟求生:开局食物增幅三十倍 这一世,我再也不渣青梅竹马了 叶宁罗舞苏倾城是什么小说 偷吻月光 榜一男神 官场:开局领导大秘书 模拟,从猎人开始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