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乾元二年十一月,缠绵病榻多年的陈昭仪薨了,即便秦晏亲自来治,但毕竟积重难返,不能挽留她更多的时间了。
太子多了这两年的时间能够陪伴自己的亲生母亲,心中的愤恨化解了不少,宁云修登基以后,便把太子从南宫移到了咸福宫,虽限制他们的自由,但母子得以团聚,陈昭仪偶尔会从疯魔中清醒,看着太子在眼前总有一种恍惚隔世之感。
陈昭仪去后,太子守在咸福宫中,心要守孝三年。
十二月,在南宫退位为太上皇的成帝驾崩了,举国皆哀,全国百姓为太上皇守孝三日,大臣官员则守孝七天,朝中忙忙碌碌,经历了一个月繁复冗长的丧礼流程,丧事终于了结,转眼间已踏入新的一年。
乾元三年正月,刚刚过完年,大臣们实在忍不住了,除了富衍、姜育衡和林洵,还有王氏一族,以赵荣珍为首的大臣纷纷上书,恳请皇上立后,自皇上登基以来便不曾立后,更别说封妃,三宫六院冷冷清清,连个暖床的宫女都没有。
大臣初时还觉得皇上是放不下林尚书的那个女儿,开始也不敢提,那姑娘可不是好惹的。
可是皇上登基两年了,不能总不娶妻,皇家要以子嗣为重,成帝就是因为子嗣稀少,才会对太子一忍再忍,如今可不能再走旧路,何况有了皇嗣也是给满朝大臣吃了一颗定心丸。
赵荣珍上书道:“皇上继位已久,宵衣旰食,为国为民,此乃宣朝之福,然后宫空置,后位高悬,皇嗣尚无,太子乃国之重本,还请皇上早立中宫,广纳后宫,使我大宣皇嗣旺盛,国祚绵长”
很多年龄高长的大臣都随之附议。
宁云修睨着眼看奏折道:“赵首辅虽是忧国忧民的肺腑之言,但大业未成,朕无意为家,朕推行的法律条款还有很多没有落实,爱卿们若是有心思不妨替朕想想怎么将这些推行下去,也算是解了朕的一桩心事,那时朕自会考虑立后之事”
赵荣珍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即是一小国,皇上既能治国,必可齐家,还请皇上以国祚为重,早日立后”
宁云修心里道,这个赵荣珍的硬臭脾气,怪不得不得成帝欢心,这么催着他立后真是令人心烦。
好在这时王氏官员站了出来道:“立后乃是皇上家事,与赵大人何干,皇上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赵大人这么催促皇上,难道是在咒皇上身体不康健吗”
“王大人岂可歪解本官之意,朝廷正是有你们这种混淆是非,断章取义之辈,才弄得人人不敢直言,生怕被人曲解,立后虽是皇上家事,可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而枉顾天下百姓”
王氏力争是为了皇上立给他们的五年之约,现在王氏族中还未有一人诞女,怎可将皇后之位白白让出。
“好了,你们都别争了,太上皇刚刚过世一月,朕心中哀伤,实在没有心情想娶妻生子之事,朕今年二十有一,正值身强体健之时,昔汉武帝二十有九才得一子,众位爱卿可不必着急,朕向诸位爱卿承诺,大宣重回太祖创业时的鼎盛之态便是朕立后之时,再有提立后者便发配去皇陵守陵,永生不得回朝”
宁云修用强硬的态度,封住了一干大臣催他立后,充实后宫之口,但是大臣们虽不敢说,民间却是有些谣言四起,后宫的宫女们私下里也叽叽喳喳的议论纷纷。
一人道:“听闻皇上登基两年有余都未立后,不知是否是念着之前有过婚约的秦姑娘”
另一人道:“什么秦姑娘,该是林尚书家的小姐,只不过那林小姐从皇上登基后不知为何便不见踪影”
“皇上为刑部侍郎时曾经传出过好男风的传闻,娶当时的秦姑娘不过是为了遮掩此事,想来是秦姑娘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