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丰臣秀吉在对外交涉的第一阶段,可能是想从日本的优越地位出发开展通商贸易,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第二阶段便想以武力来征服对方。朝鲜战役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而引起的。对贸易的要求是前一阶段的原因,并不是整个的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他有一种错觉,认为对待外国,也可以像对待国内那样。造成这种错觉的背景是,倭寇长期活跃之后,觉得明朝时的中国和朝鲜等并不是可怕的远方国家,而觉得是极其接近的,这种感情所起的作用似乎应该一并加以考虑。
这次战争(侵朝之役)前后费时七年,无数将士暴骨异邦,而一无所获。对秀吉来说,恐怕是无法自圆其说的终生憾事。力不从心的侵略野心任何时候都是灭亡的根源,只是因为这时明朝时的中国与朝鲜国势都衰落不振,其他国家又不遑他顾,所以日本国家才没有陷于危险境地,至多只是加速了丰臣政权的灭亡,这一点真可谓是万幸。
丰臣秀吉性格活泼,思维敏捷,善于机变,文韬武略,积极进取,叱咤风云,受到万人敬畏。到了晚年,丰臣秀吉判若两人,不再积极进取,而是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大兴土木,修建琼台楼阁,耗费钱财,三千佳丽陪伴左右。丰臣秀吉消耗了国家的财力,但丰臣氏的势力并未得到巩固。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说是一个悲剧。
元龟、天正年间以来,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血雨腥风,生灵涂炭。丰臣秀吉南征北战,降服群雄。而今,尚未统一的地方只剩下关东、东北一角而已。社会秩序开始稳定下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不到十年,丰臣秀吉就统一了日本全国,从东北的奥羽到西南的萨摩,无不听从丰臣秀吉的命令。征讨朝鲜是日本有史以来的大事件,只有丰臣秀吉这样的人物才能做到。德川家康重视内政,是做不来征讨朝鲜这样的事情的。丰臣秀吉好战,不喜欢平静,只要活着就想穷兵黩武,这是丰臣秀吉性格的表露。丰臣秀吉打算借助统一日本的余威征讨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印度、波斯,席卷整个亚洲。然而,征讨朝鲜一事尚未完成,丰臣秀吉就去世了。丰臣秀吉出生于战乱年代,习惯于破坏旧的窠臼。丰臣秀吉的雄图壮志也伴随着悲剧。丰臣秀吉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对内部经营有所疏忽,没有觉察到将士疲惫、武士厌战的征兆。祸乱由此引起,骨肉相残,百姓负担沉重,最终导致丰臣秀吉断子绝孙。对于丰臣秀吉一家来说,对外征战非但没有任何益处,反倒加速了丰臣秀吉一家的败亡。从国家角度来说,征讨朝鲜未必有害,损益各半。从外交上来说,日本给朝鲜留下了永远难以消除的负面印象。不过,从那时起,朝鲜、中国都对日本忌惮三分,清朝还通过朝鲜探听日本的动静。丰臣秀吉如果将对外战争的精力放在内政上,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打算让天皇在明朝继承帝位,统治明朝的四百余州。丰臣秀吉的这一计划在日本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丰臣秀吉遣使给琉球、菲律宾群岛、印度下书,让他们进贡。丰臣秀吉打算将当时他所知道的地方都纳入日本的版图。如果征服了明朝,丰臣秀吉会坐镇距离日本最近的宁波,实现荡平亚洲的目的。丰臣秀吉出身岛国,能有如此大的抱负实属罕见。即便是大陆上的人也未必有如此雄心壮志。可惜的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朝鲜海峡过于宽阔,日本的海事技术尚不发达,没有英国那样强大的海军,丰臣秀吉的宏伟蓝图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织田信长刚强、冷酷,能够驾驭部下。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手下从一介走卒做起,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同辈人和天下的群雄。时势造英雄,丰臣秀吉抓住了机遇。不仅如此,丰臣秀吉聪明伶俐、机敏灵活,在织田信长手下建立了功业,在日本国史上大放异彩。丰臣秀吉非常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