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考不上重点高中,高考无望。
一句毫无逻辑的话在大庆镇高中班的每一个教室里,却被学生们当作了名言、警句,乃至伟大的真理。
一些只管给他父母亲念书的人拿它作理由回来作交代。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被它当作威胁,他们纷纷打开了退堂鼓。念书就是为了考上个大、中专,否则谁还来白花这钱,最后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家里人省吃俭用,以至饿着肚子为自己提供粮食,有的还因缺乏劳力荒废了土地。不过想这些事的大多数是女同学,男同学是少之又少。不知是传统还是天性恋家的总是女人,这不有大批女同学因此情绪低落,垂头丧气。
她们感觉与书本结下了不解之缘,非常难舍难分。可摆在面前的现实又不得不舍其所爱。每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女同学,来这学校念上一年就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恢复高考制度没几年,人们对当地教育战线上的政策得不到任何经验的传授,因而了解不足。就眼前情况前途渺茫。八一年夏天,在这所学校高一年级的班里,都乱作一团,秩序、纪律很难维持。
瞧,又是一对拖着行囊要离开校园的,又给一个班引起了混乱。她们被班里的同学们看见了,关系很近的不管老师是否讲课就直径出去送行了。有一个带头全班的同性人就都跟着出去了。老师无奈地停下了指教,异性的同学眼望着窗外交头接耳地品头论足。他们虽有些封建但背地里对这些学习好的同学离开校园感到遗憾,不由的要说上几句:“差一个月就放假了,还等不到。”“一年都快过去了,只剩下一年就高中毕业了,太可惜了。”另一位眼睛盯着窗外,轻蔑地说:“死读书,读死书,没有远见卓识。”双手托案俯首备教的老师听到了他的话后,“咳”的咳了一声。教室里一阵鸦雀无声。
天天都有这样的情况,班班如此。学期完了,学生也过半了。
七十年代初,女孩子入学率与男孩子不相上下,但升学率每一级都高与男生。那个时候孩子们都不知念书为了啥,就是为了应付父母,父母也是为了应付时代的扫盲。男孩子淘气坐不住,女孩子很乖,又不敢不听老师的话,所以学习都比男生好。全年级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拔尖男生那也是老师的孩子。也许他们都是受家庭的影响吧。
农民的孩子就喜欢个马牛羊,搂柴拾粪更在行。在学校里,来了上完两节课,就开始盼望回家吃午饭。冬天里更可笑,学校为了随家庭也吃着两顿饭。每到下午太阳偏西斜射在墙上,他们就开始在墙上画道道,盼望阴影快到最后那一道。他一片,你一片,再加上日光天天变,墙头向猫抓了一大片。最后的一节自习课,干脆就是在期盼中度过,本来就没有个好的可口的饭食的孩子们已经是饿的受不了,三分两分就来那墙上看看,给同学们报告好消息。可是,这印记隔段时间就都不准确了,总是往后挪。有时候,还要和前后座的同学起争执,各说各的准,不准的时候是老师忘了时间。没有靠墙头的也是偏着个头睡在桌子上,等待着听放学铃声响。
从一年级升到五年级,大村子男生能占个三分之一,小村子就是四分之一了。直到上高中(普高)女生人数过半了,可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们却走的只剩下廖廖无几。朗芳也随大流离开了学校。
朗芳念完了高一,就把学校里的所有事情处理完毕,下学期就不来了。由于父母年迈家庭也不富裕,她就决定不再白花钱了。父母因不懂念书的事,更无远见卓识何谈贻误可惜这个人才,不念就不念吧由你。
很多人才就那样贻误了,她们若把那另一年坚持下来,估计一半的人即成大气。因为,就在第二年,县重点学校成立了补习班。即使你今年考不上,到补习班补上个一两年也许就考上了。
艰苦家庭出来的男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