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第一中文网】地址:www.dyzww.cc
丁班最次,多半是天資不高,勉強靠著死記硬背考進來的。
王商瑾有推薦信,不用參加入學考看成績如何。那時王商瑾也才十二歲,連縣試都未曾參加。
不過徐舉人還是出了一套試題,不管做得如何,他也得看在好友的面上收下,他只是想看看這位學生學識如何、天資又如何。
總該有一點過人的地方,不然為何好友會專門寫上一封推薦信與他。相識多年,徐舉人是了解好友的性子,斷不會因為親姻關係來麻煩他。
王商瑾掀袍在案幾前坐下,翻看了一眼卷子,知曉了大致內容,心中有了答案。
卷子前盡一半都是考詩詞句,府試也是如此,只要記得住,不錯字,便能考取童生。難得是選的詩、賦、經文,不止出自四書五經,雜的名學也考,大家的著作也會選錄一些。
出題實在沒有規律,完全是在看考生是否有讀更多的經書左傳,考的學識多,閱歷多。但大多數考生能讀完四書五經已屬實不易,能夠熟背的少之又少,更何談論雜書、大家集學。
王商瑾少時愛讀書,王阿娘便給他買了一些書籍,又托兄長在府縣買了一些書。
jzhi二cんuǎng
不認識的字,王阿娘便教他認。
本來王阿娘也打算教大兒子認字,可沒學多少,就跟她哭著喊著頭痛不想學,那嗓門吼得她腦瓜子嗡嗡響。
再後來,王阿娘發現了小兒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家裡的書全叫他讀了淨透。
王阿娘會認字,讀的詩經也不少,但多的是看話本,策略那些是一竅不通。對於小兒提出的問題,她是常常回答不上來的。
所以等王商瑾再大一些的時候,她就送去上河村李老秀才那裡,讓小兒多讀些書。
徐舉人摸了摸鬍子,滿意的瞧著王商瑾手拿毛筆不抖,落筆也不遲緩,筆勢流暢,身姿真正挺拔,叫人看著賞心悅目。
他背手走了過去,王商瑾竟不受他半點干擾,沉穩答題。
徐舉人走到王商瑾身後,看了一眼答卷,心中暗暗吃了一驚。
一手楷書寫得周正,雖說算不上多驚艷,但是有自己的風骨,一字一句的楷書,光是晃眼一瞧,就能看出少年意氣風發的瀟灑。
何況王商瑾年歲尚小,能寫出這般好字當屬不易,日後加以磨鍊,多年後在書法上必定能有一番大的成就,說不準就是一代書法大家。
徐舉人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走了回去。
半個時辰過去,王商瑾停筆,把毛筆擱置在一旁的硯台上。
等了一會兒,筆墨干透了,他才起身把答卷交給徐舉人。
旁的人寫這一套題也要一個時辰,尤其是到最後一題策論,落筆都要思慮許久。
徐舉人以為王商瑾後面的策論那些不會寫,不過他也理解,要是十二歲都會寫策論,那大晟遍布學識大士。
他也特意拿了一套最難的答卷,比府試難度番了幾番,也是為了讓王商瑾知曉科舉並不容易,不可驕傲自滿、忘其所以。
畢竟十二歲就能夠入讀安城書院,難免會叫人自鳴得意,但犯了讀書人的大忌。
只是等徐舉人看完王商瑾的答題,他忍不住站起了身,心情頗為激動,拿著的卷子的手都在抖。
天才,天造之才,小小年紀便有如此高的造詣,日後可還了得?
單看前三十句,全都填滿了,甚至一字不差,書院裡找不出來一個學生能寫得出十五道。
王商瑾竟全寫對了,可見王商瑾學識多廣。
試貼詩、經論、律賦沒考,只有一道策論。
光是第一句,就叫徐舉人覺得妙,何為治國、何為安邦,君應以百姓為國的根本,賦經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